江津惠耳助听器:老人助听器选配后的辅导训练有哪些
由于老年性聋病理、生理的特点及助听器电声性能的局限,这两方面严重影响助听效果,使老年人对助听器的经济投入与助听效果的回报有一定差距,难以满足部分病人对助听器的过高期望值,并因此而产生某些社会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老年人的听力康复。为此,在选配助听器后,选配人员应向老年患者详细讲解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与相关的助听器知识,对其进行适当的辅导训练,从而使老年乐于接受助听器,并提高助听效果及康复质量。 (一)向老人介绍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 介绍老年性聋的听觉特点,有利于老年人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趋于合理,并耐心、自觉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老年性聋的听力特征见本节一。此外。老年人的理解力、文化程度、高龄思维、体力精力的衰退等也是影响助听效果的因素。 (二)指导老年人学会放置助听器及调节助听器上的各功能钮 一些老人因为助听器的放置不到位,产生刺耳的声反馈啸叫而不愿意佩戴助听器,选配助听器后耐心地指导老人反复操作放置方法,直至老人能自己正确放置,很容易克服这一不适。向老年人详细讲解助听器上各功能钮的作用,并教会他们如何调节,可使助听器发挥更好的声响效果。如音量的调节,应以声音听起来舒适又能听清对方讲话为宜。避免声音放得太大产生噪声放大和重振。 (三)辅导老人掌握适应助听器及与人交流的方法 语言是人类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它的接受与认知是人的主动过程,通过对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训练,开发其综合潜能,可克服佩戴助听器早期听觉不适和听觉不习惯现象,提高社会交流能力,增强助听效果。(1)首先告诉老年人戴助听器后听清每个字是困难的,只要能听与交流就可以,而不必达到100%的言语识别率。宜采用近距离(1m以内)放低语言声的交流方式。 (2)决心与耐心是取得良好助听效果的保证。开始先在家中与家人面对面交谈,家人声音应慢而清晰,句子应简单易懂,并耐心、亲切,使老人感到温暖。当听懂80%交谈内容时,就可提高说话速度。注意不要让老人疲劳,切忌长时间与老人交谈。 (3)因助听器的声音和原听到的声音存在差异,所以要适应一段时间,开始每天戴1~2小时,3个月内逐渐递增佩戴时间,能听清自己讲话声和室外声后可以多和人交谈,直到整天戴用为止。 (4)由于长时间处于“安静”状况,戴助听器后一旦听到外界各种声响,一时不能适应,要先在安静环境下使用助听器,适应后再接触噪声环境,一起要再次学会精力集中去听想要听的东西,把要听的东西从声响中分隔。 (5)初戴助听器后听自己的声响要比听外界语声大,有时甚至听不清自己的声响,应每天自己操练朗诵,操控发音。 (6)听力下降时间越长,在噪声环境中倾听言语的功用就缺失得越多,需求再次学习这种才能。 ( 7 ) 在和众多人攀谈时,只集悦耳一位说话者的声响,并尽可能接近他,不要由于要求与他人近距离攀谈而害臊。 (8)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再去听电台与电视台的播音,由于这些复制声是不自然声,速度也快,只需听懂说话的内容即可。分享 继续努力,希望越来越好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竹海 发表于 2023-12-9 19:37
继续努力,希望越来越好
谢谢!:loveliness: 知道了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