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北、荣昌等三区上榜新一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周主场活动上发布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单,经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国务院食安办新命名重庆市江北区、荣昌区、武隆区等36个城市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重庆这3个区县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方面都有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绩?江北区智慧监管呵护百姓“舌尖安全”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江北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3000余家餐饮单位后厨实现“高清直播”,总数列重庆市第一。建立食品安全数字监管平台江北区建立食品安全数字监管平台,实现6大类29个高风险指标智能监测。搭建信用风险分级监管平台江北区率先在全市完成食品全领域全主体信用分级模型设计,把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日常检查有机融合,根据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检查比例和频次,实现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化”分类、“差异化”监管、“区别化”治理,获国务院2022年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荣昌区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荣昌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突破短板弱项研究出台《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工作机制》,建立七步法工作模式收储病死畜禽,该机制被写入中央文件在全国推广;全力打造全国首个从养殖到餐桌全链条追溯电子化监管平台,实现3.6万户市场主体信息和12.2万头生猪溯源信息上链。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现代畜牧业核心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服务发展,培育美食品牌重点打造“荣昌猪”品牌,建立全国首个地方猪种标准体系,制定荣昌猪品种、养殖等全产业链国家标准1个、地方标准10个、饲料及添加剂企业标准858个。荣昌猪肉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双认证”产品,年产值超35亿元,位居全国地方猪品牌价值榜首。坚持点面结合,推动产业引领引进琪金食品、煌上煌食品、洽洽食品等一批十亿级龙头企业,2022年全区食品产值达280.9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36%。河包粉条生产基地是商务部特色优势农产品专项资金支持建设的“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有生产企业35家,2022年产量8万余吨,产值全市的54.5%,吸引白家、今麦郎等大批知名品牌合作,占据全国40%以上市场份额,川渝地区超80%,产品远销新西兰、韩国等国家。武隆区织密织牢食品安全“防护网”升级“1+4+N”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武隆区结合自身实际,设立市场监管旅游分局,迭代升级“1+4+N”旅游食品安全综合执法监管体系,加强旅游景区及沿线食品安全监管,联合其他相关单位、乡镇(街道),实行部门多跨融合、问题精准处置、多元化解的食品安全一站式服务,旅客投诉举报处置率和满意度均达100%,保障了每年超4000万人次国内外游客“舌尖上的安全”。推行“行刑纪衔接一体化运行”机制积极推行“行刑纪衔接一体化运行”工作机制,畅通行政执法机关、刑事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线索移送渠道,形成打击惩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工作合力。2020年以来,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413件,吊销生产许可证1张,通过线索移送查办刑事案件8件,对3名从业人员实行从业资格限制惩戒,其中侦破的“5.21”特大制售特供酒假案,涉案金额64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逮捕12人,打掉犯罪团伙8个,捣毁“黑窝点”12处,获得公安部通令嘉奖。探索组建“1/2+N”专职监管员队伍探索组建“1/2+N”专职监管员队伍,专职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专管,专职监管员由区市场监管局和属地乡镇(街道)双重管理。培训专项,将专职监管员能力提升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专业化建设纳入全区财政保障,统一配备执法记录仪、录音笔、电动自行车等执法装备。来源:重庆市场监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