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刊文报道江津公安:精准预警提升反诈效能 开展电话预警...
2025年4月23日人民公安报第02“时讯”版刊发《重庆江津精准预警提升反诈效能开展电话预警40万次 成功拦截拦截被骗资金400万余元》宣传报道,江津公安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反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为平安江津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原文如下↓ ↓ ↓3月28日,“发言人来了”江津区全民反诈专场新闻发布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成果振奋人心,2024年江津区电诈案件实现“两降两升”。这一成绩展现出江津区反诈工作的力度与成效,也预示着后续反诈行动的持续发力。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电信网络诈骗如隐藏在虚拟世界的暗箭,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重庆市江津区公安局勇挑重担,在反诈战场上披荆斩棘,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守护着一方百姓的“钱袋子”。近年来,江津公安多管齐下、精准施策,反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为平安江津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筑牢反诈“堡垒”:体系构建与机制创新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任务。江津公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反诈体系,强化组织保障,凝聚各方合力。“反诈工作必须重视起来,这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各部门都得协同作战!”江津区委区政府领导在反诈工作会议上严肃强调。区委区政府把反诈工作纳入平安江津建设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考核,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和高位引领。2024年5月,江津区积极响应上级部署,对工作机制进行优化调整,将“江津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升级为“江津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同时,印发《江津区深化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和各镇街的职责任务,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反诈工作新格局。在这一体系下,配套建立了全体会议、专题会议、联络员会议等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共享、问题及时解决。区领导多次组织召开全民反诈工作推进会和调度会,为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支持。区协调机制办定期开展专项督察和重点督导,对监管缺位、案件高发区域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调度、通报、约谈,以严格的监督倒逼责任落实,让反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织密宣传“网络”:创新形式与精准发力反诈宣传是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防线。江津公安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力求做到反诈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立江津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资源,开启多部门协同作战模式。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区融媒体中心紧密合作,定期发布辖区典型案例,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社区活动中心里,王大妈和李大妈正在看反诈宣传视频。王大妈皱着眉头说:“现在这些骗子花样真多,还好有这些宣传,不然真容易上当。”李大妈点头附和:“是啊,你看这个《我是客服》的短视频,演得太真实了,我以后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可得多留个心眼儿。”原来,自制的反诈宣传短视频《我是客服》、《美人心计》凭借精彩的剧情和实用的反诈知识,浏览量突破10万,转发上万次,在网络上掀起一阵反诈宣传热潮。区公安局通过“平安江津”新媒体矩阵持续发力,推送新型典型案例、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让老百姓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反诈知识,提升防骗识骗能力。在宣传形式创新上,江津公安充分结合热点文化元素。以热门的“哪吒”形象为载体,创作《哪吒助力江津反诈》系列短视频,将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场景巧妙融入其中,让观众在欣赏精彩动画的同时,轻松掌握反诈技巧,同时结合脱口秀、漫画等形式,创作反诈脱口秀和原创反诈漫画。此外,定期制作“江津公安”反诈专刊海报,用直观醒目的画面传递反诈信息。为了让反诈宣传真正走到群众身边,江津公安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项宣传活动。“院坝说反诈安全迎新春”活动走进农村院坝,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为村民们送上反诈知识“大礼包”;“筑牢反诈防线守护校园安全”活动深入校园,通过举办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师生的反诈意识;“全民反诈在行动”活动则在社区、商圈、单位全面铺开,将反诈宣传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区级各部门也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反诈宣传。区教委组织学校开展反诈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反诈宣传的“小喇叭”;人行江津分行通过银行网点宣传、金融知识讲座等方式,向广大储户普及防范金融诈骗知识。各镇街积极组织开展反诈“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商圈、进单位”五进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反诈横幅,精准提升不同群体的防范针对性和实效性。挥出打击“重拳”:严惩犯罪与加强管控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必须出重拳、下狠手,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江津公安持续保持高压态势,提升打击效能,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区委政法委多次组织公、检、法召开工作协调会,统一思想认识,确保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打击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区公安局深入开展打击“断卡”“断流”“清源”等专项行动,坚持“每案必研”和“落地快打”原则,对每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提升追赃挽损能力。在江津区公安局门口,一位被骗群众拿着锦旗激动地对民警说:“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这么快破案,帮我把钱追回来,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民警微笑着回应:“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打击诈骗、保护大家的财产安全是我们的职责。以后您可得多留意,别再给骗子可乘之机。”2024年以来,江津警方移送起诉涉诈嫌疑人364人,返还被害人资金1200万余元,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在加强管控力度方面,江津公安会同人行江津分行、区经济信息委等部门,督促本地金融机构、运营商做好高危人员新开卡、存量号码排查、风险账户审查等工作,堵塞工作漏洞。依照《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76名违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将132人纳入黑名单管控。通过警银合作机制,成功拦截被骗资金260万余元,为群众守住了“钱袋子”。针对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江津区公安局联合各镇街成立重点人员劝返工作专班,开展拦截、查堵、劝返、审查、管控等工作。建立“一人一档”,对重点人员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控得住、劝得回。截至目前,已累计成功劝返江津区滞留境外涉诈重点人员288人,有效斩断了电信网络诈骗的境外链条。打造预警“盾牌”:科技赋能与协同作战精准预警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关键环节。江津公安借助科技力量,不断优化预警劝阻防控体系,实现快速响应、精准拦截。依托“重庆预警劝阻平台”和“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平台”,江津区公安局建立起“区公安局、镇街、派出所、社区”一体化的多维度、多层次预警劝阻机制。根据诈骗信息的不同等级和类别,采取电话、见面等方式开展精准预警,力求在第一时间阻止案件发生或减少损失。居民刘女士接到一个诈骗电话,正准备按照对方要求转账时,“反诈AI语音机器人”通过96110反诈专线打来了电话。语音机器人提示:“您好,您正在遭遇电信诈骗,请不要转账!”刘女士吓了一跳,赶紧挂了电话。之后,社区民警也赶到刘女士家中,详细给她讲解了这类诈骗的套路。刘女士心有余悸地说:“多亏了你们,要不是这个电话和你们及时赶来,我这钱可就没了!”为了提高预警效率,江津公安启用“反诈AI语音机器人”“预警劝阻平台”等系统。当辖区群众接到诈骗电话、浏览诈骗网页或出现异常转账时,平台立即发出预警,并将信息推送至辖区派出所和社区,同时语音机器人通过96110反诈专线自动拨打预警电话。2024年以来,江津区全区开展电话预警40万余次,见面劝阻6000余人次,成功劝阻被骗资金400万余元,预警后再次被骗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彰显了预警工作的成效。在预警工作中,江津公安积极策动银行、运营商协同作战。银行和运营商全天候开展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查询工作,与公安部门形成紧密配合的工作模式,做到接警快、止付快、处置快,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尽管江津公安在反诈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电诈发案高位徘徊、犯罪形态不断升级、现实危害逐渐加深,这些问题给反诈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江津公安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一体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对新型诈骗手段的识别和打击能力;深化部门协作,形成更加紧密的工作合力;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国际执法合作,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反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江津公安将始终坚守岗位,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展开不懈斗争,为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贡献力量,为平安江津建设保驾护航。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反诈攻坚战,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宁。
来源:平安江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