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11596|回复: 7

历史中的江津之千年油溪——你可能不知道的油溪!

  [复制链接]

177

主题

286

帖子

2076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076
发表于 2020-6-1 15: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前  记一、本文来源于《油溪镇志》1981-1983部分章节,根据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上下限为1911--1982年,对个别史实,酌情上伸下延。二、 本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乘笔直书,对人和事,力求真实,不作隐讳,不加褒贬。三、历史朝代一律用当时称谓、如唐、宋、元、清、民国。对建国前的纪年,用当时纪法夹注公元纪年,建国后用公元。四、地名用现名,记述过去的事,用当时地名,注以现在名称。五,本文一律用语体记叙文,引文保留原文。

873b5be15bb65341b08dd41da796ea6c.jpg

647b1f6d9f09e2d29515e92f4f37741a.jpg
油溪来历

油溪,顾名“牛溪”(今称津壁河)。由于溪水落差很大,在溪口曾出现一块巨石,形酷似牛,因以前为名。其后唐朝刺史赵延之作此溪游以此名为“游溪”  ,《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清雍正四年,即1762年)中所绘的《重庆府疆城图》仍注为“游溪”(场镇形成以后 即以溪名)清朝末叶,此地开设油坊甚多,极盛时达40余家,因此邻的金刚以及长江对岸的燕坝一带盛产油菜籽,一经收获,尽量投入游溪市场,各榨油坊购销兴旺,生产的油,常大型木船外运,时逢山洪暴发,洪峰吞噬多只油船,满江水面皆油,污染其严重,从此,义将“游溪” 改为现名一油溪。


行政区划

北宋元丰年间,人们就在石羊坝建立了石羊镇,以后又把中心转移到现今的油溪,属江津县治。据《江津县志》载:江津本境,明代分为八乡,油溪属思善乡。清初,全县编为三里,油溪属思善里。清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每里分编为“单”,共十二单,后改为十二“都”。思普里分为五、七、九、十都,油溪属九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城镇自治会,全县划为十六个区域,设立十二个镇乡。九都改为九如镇,团务办事处设油溪场。九如镇辖油溪。民国十年(1921年),全县改设为十三个区,油溪属第九区。二十四年(1935年),省县分区设署,江津属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县又划五个区,油溪属第四区,同时,实行保甲制度,全县划为七十六个联保,分属五个区,油溪仍属油溪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联保,改组乡镇,全县设五个区,三十个乡。三十一年(1942年) 全县划为六十八个乡镇,五个区,油溪仍属第四区,直到新中国成立。建国后1950年,全县划为10个区,油溪为第三区公所所在地,1956年,全县除城关、白沙两镇外,农村缩减为13个区公所,并以区公所所在地命名,原第三区公所改名油溪区区公所,驻油溪镇。

0478889ca0fdac6c580cac8330fbc6e2.jpg



镇集的变迁

油溪古巴国地。1954年重庆市五砖厂取土制砖,发现巴人墓(遺物存重庆博物馆)。周王五年(公元前81 6年),奏灭巴,直巴郡,下置江州县,是油溪为县属地的开始。迄今二千多年来,县名虽一再更易,西魏改江阳,置隋开皇十八年改名江津,油溪一直属之。据北宋元丰( 1078-1084年)《九域志》载:江律, 在州南一百二十里,七乡,十四镇,在十四镇中,有“石羊镇”,即今油溪的石羊坝(今店子乡石羊村) ,当时石羊坝的范围较大,包括现在的麻纱桥到油溪河边,纵约5里,横约2里,为十四镇中的一个大镇。1 942年,当地农民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将石羊坝羊子坵大田边的一个土台放平时曾挖出对石羊,此即命名石羊镇之因。 建国后,重庆第五机制砖瓦厂(简称五厂)来油溪石羊坝建厂,从1950年开始基建,以及后来收土制砖烧瓦,先后在羊子坵大田挖5公尺多的深度,发现一层瓦块,下面是石板海面地,如公堂地面。1982年,又发掘到不少瓦块、古砖和石条。

161f4af3341f2945610a6e25341bcfd6.jpg

1964年,建药材仓库时,挖到“五铢钱”(汉武帝时所铸)和铸有大(宗)字样的钱、青铜剑一口、青铜罐一个、石刻马头五爪似马非马的怪兽一头。 从以上情况看,当时的石羊镇,足以羊子坵为中心,周围是成片的民房建筑。石羊镇,无疑是一个人烟稠密的大镇.在羊子坵大田上面,约距500公尺的烟墩堡(小地名)有一口深约五、六丈的古井;在仙女洞下面,另有一古井,至今犹在,井水都很好,井周用青石包砌,年代似很久远。这些遗迹均足以证明石羊坝是一个大镇。油溪、早先仅是一个较大的渡口。据据《江津县志》(民国十二年续修本)《渡口志》载油溪渡的引文中称: “津巴南达镇,远通闽粤……自綦江分途,过李市,渡油溪,路捷百里。于是遊人之往来其闻苦,皆于于然先后相望,日以千计,”由此可见油溪渡口行人之兴盛。为了方便客商食宿,于是旅店、饭店以及其它小吃、 什杂店铺也就应运而生。随着岁月推移,自然形成小街小巷。而不少石羊镇人为了利获蝇头,籍以营生,就不断把定居点向渡口迁移,靠拢。于是居民房屋、鳞次栉比,石羊镇的中心随即转移,油溪场镇逐渐形成,而昔日之石羊镇,終成废墟,后人将它开成田亩,即今日的石羊坝。

十个庙子九座台
这是油溪人的口头语,在十庙中,只有机仙庙没有戏台,

    十庙是    

【高峰寺】明朝
(1368—1644年)时期兴建
位于中咀场尾最高处,也是全镇最高处,故有高庙子之称,庙内有十殿阎罗,塑有封建迷信中所谓阴曹地府的各人物,如无常、夜x、判官、小鬼,阴阳界、奈何桥、望乡台、刀山、油锅之类。每一游此,令人毛骨惊然。但从工艺这一角度看,直可与“收租院”比美。其人其神,木骨泥肉,巧涂彩色,栩栩如生。对当时劳动人民工艺之修养,不禁令人叹服。之外,每殿尚有壁画,也很令人赏心悦目。建国以后,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全被捣毁,庙宇拆除。

ae8002b783382da9c19c38fa43a4aaf3.jpg

bd6d8ebbe04707efaeb60575e16892f3.jpg
高峰寺(新貌)

【正觉寺】明朝宣德中
( 1426—1435年)兴建
位于下咀前头,面临油溪溪流,左靠长江。时有风声、水声、交织伴奏。

96746e2ec1aa931c9d285354b879b1a9.jpg
1927年,油溪地下党员忠恕(即杨岗义)曾在此建立农会,民国时期设有保国民学校一所。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七月初二日,皮义生酒行起火,付之一炬,后由范在旗等人修复部分,现为棉纺织厂所在地(1983年)。

df50fde627ae847c45f4e3936879c7ef.jpg

【禹王庙】位于中嘴火烧坝

二十年代,任振帮曾在此办有国学专修学校一所。抗日战争时期,江津中学迁来油溪,校本部即设于此,校长朱孝鸿。江津中学迁回江津后,国民党陆军通讯兵学校旋即迁来油溪,学校医院即设于此。1949年12月3日,油溪全区地下党人曾在此召开会师大会。现在是油溪粮站家属住居地。另据《江津县志》(民国二十年续修本)载:禹王庙墨龙: “牛溪镇禹王庙前璧上,不知何年、何人所画。相传至今,己百三、四十年,墨迹犹新”可惜今不复存。
ffcbd0d356b5377fb44cc4d688f0af9a.jpg



【王爷庙】

王爷庙—位子上嘴大观楼,龙船街之间。清末民初,九如镇高等小学校曾创立于此后,又是镇公所所在地。建国后,归属区供销社,现在是生资库房。
8a2488773e1dc2b2c15643884bfb0e2c.jpg


【天上官】

天上官—位于中嘴禹王庙前面, 两者紧邻,抗日战争期中,江津中学迁油溪时,曾在此作教室和学生宿舍。
fedce8813222cb2b540aebd0a70c4249.jpg



ddee0b30e21bdd23a93c58623f2b17cd.jpg

【万寿庙】

万寿庙—位于中嘴, 与天上官、禹王庙仅百步之道。据说,约300年前,郭、杨二姓从江西迁来,祖人郭养善为盐商,后承首兴修此庙所以庙前横街,名曰江西街。抗日战争中,为江津中学初中部教室,1950年土匪火烧中嘴, 庙此同时遭劫,1956年全部折除,后又另建新房,为油溪民办小学所在地。
财神庙】

财神庙—位于上嘴老米市(现在鸡市)、 以前有杨和尚住持,逢场买卖大米的人过斗,落得余米以为生计,现为居民住宅。
【机仙庙】

机仙庙—位于上嘴老粮食市场坎下,民国元年( 1912年方家巷彭雕匠起火被烧,后又重建。建国后,是丝烟业住地,后又划归居民居住。

7e5d3d46698a01270a2cc369863a756b.jpg

【张爷庙】
位于上嘴是屠宰行业黄长发等人承首兴建。有两重山门,为十庙所特有。民国时期曾一度是团局所在地,后及成为油溪中心小学校址。建国后改作国家粮仓。
【南华庙】
位于上嘴中央,为广东籍的黄、曾、钟、刘等姓人兴修的乡庙,建于清道光三年( 1828年)秋,民国时期, 团局,镇公所等地方行收机构长期设立此,建国后,划给油溪区粮站作仓库, 部份是粮站下属的面粉加工厂。此庙观台极富有艺术性,前面“看枋”为整块厚木板,搂刻了三层整体人物,活跃异常,显现了川欢中某出戏的几个场面。戏台顶上、绘太极图,周围绘若干出戏的彩色图象。屋背正中为三节金龙,房盖四角高翅,坠以铃铛,微风过处,叮咚有声。瓦是琉璃瓦,立有两尺高的人像。整个戏台,很有一点名古刹气象。戏台两侧为看台,一般叫作“书楼”,每边为六单元。看台前的木板上,分单元绘彩色图像。平时另加薄木板遮护。一遇节日或演戏时, 取去木板,色影全新,供人观赏。此庙坝宽,容量大,故每次剧团(当时称呼为戏班子)来场,都在此演出。
油溪除十庙外,还有郭公祠,乡义祠。

郭公祠—位于中嘴老米市一角。 郭公名彬图,号古樵桥子,清道光年间宰津巴,清、廉、勤、道、泽施子民,游溪人于咸丰年( 1857年)立祠以祀。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彭既冈曾在此举办江北补习学校直至解放。现为居民住家。乡义祠—位于中嘴石梁子,为“力班:“(即现在搬运站)所建。有(乡义祠富贵流传碑》由于年久失修,几至倾倒,已为搬运站撤掉。碑存站。
古桥古道古桥


77206160977fb0d242546caa229f0702.jpg
明月桥

举头望明月,明月无时缺
天堑变通途,一桥架南北

【明月桥】油溪镇上、中嘴之间,有一深壑,是行人必经之路。原有一小木桥, 一遇涨水,小木桥常被冲走,也就中断交通,商旅为之裹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油溪乡绅合议,筹款改建为石桥,由龚姓石工承包,殊龚偷工减料地基不牢,被洪水冲垮,乱石峥嵘,行人更苦,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油溪土绅复议筹款,重修石桥。先由张家沱大班处运来夹子片石打好桥基,然后修建桥面、桥栏建成桥后,全长33.4公尺,宽5.4公尺,高10.1公尺,单孔,孔上凿一弯月形图案,在桥中两面各刻一匾,中间“明月桥”三字苍劲有力。匾右刻“光绪三十二年孟冬月吉旦”,左刻“全镇士绅同建",匾下正处即桥孔正中处刻有“庆长春”三字。一到盛夏, 人们晚饭之余,多到此纳凉。时则江风徐来,看水边垂钓,渔舟撒网。
【大、小杨家桥 】
在明月桥修建之前,油溪镇上、中嘴间的交通,特别是洪水季节,都绕道走大杨家桥和小杨家桥。两桥约距百步,水流各别,到明月桥上游8 0公尺处即汇合。两桥结构简单,用粗石凳支掌,桥面为长条石,护有简易石栏,桥高约1 0公尺,宽3-4公尺,修建时间无从稽考,自明月桥建成后,来往商旅均不愿再绕道,从此行人稀少。
【麻纱桥】
从油溪上嘴到金刚沱,要跨过由吴市发源下来的溪流。平时,行人往往涉水而渡,一遇暴雨,溪流猛涨,即断绝交通,商旅深感不便。据说:若千年前,附近有一个老太婆见状有感于中,将自己大半生卖麻纱赚来的全部积蓄。雇工修建了简易的跳蹬(两头是跳蹬,中间以石为桥),以便行人往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老太婆,取名麻纱桥。现为一座钢筋水泥的铁路桥所取代。
古  道

油溪地处长江上游,是川黔要道,水陆交通极为方便、加以油溪的手工业和商业都比较发达,因而形成物资吞吐量较大的镇集。
油溪的陆路交通,在建国前,全靠几条石板古道,用人挑、马驼、牛运输各类物资,用滑竿(一种简易的轿子)代人步行;交通工具极为原始,油溪有六条古道通往各地。
一是油溪至吴滩

宽五尺,人称中大路,全部由青石板铺成,是贵州经綦江去成都的主要交通路线, 是吴滩附近的酒、油、煤、粮食等物资的运输渠道。人挑,马驼、牛运,日夜不休。从油溪中嘴出高峰寺,经石马儿、卢家店、金紫场、郎家场共三十里即达吴滩场、再由吴滩场西去三十里,经云谷关,陈食场到永川县城,从而可去成都

f505865991dd465baa808fe8520edb9d.jpg

二是油溪至长冲场 有两条,一是从油溪中嘴出高峰寺(高庙子)到五里冲,分路去万古桥至长冲场;二是从油溪下嘴出新街子,经高家牌坊到长冲场,再由长冲北出三十里经药王观(广普乡)去壁山县城。这两条到长冲的古道均长十五里,系青石板铺成,宽三尺, 人称小大路。是壁山小布去贵州、长冲的粮食、 煤、酒运输路线。

0c4bd37e33ca9cc2b3ea1c4fbb9b75bc.jpg

df56d4fa4fea1046c42989c776f0a470.jpg

2e8f8d2bafaa2e14253e3ec6b6888e0b.jpg


4f84cc080af1054858f4bd3ce6b02372.jpg
(万古桥)
三是油溪至山王店  从油溪上嘴出五洞桥、四坊碑、佛耳岩到山王店(三圣公社),全长三十里,用青石板铺成,宽三尺。由于山王店的“银丝细面”著名省内外,来往商旅不少。

8dbe5bf1f19786e49a54f28075f7ce69.jpg
四是油溪至金刚 从油溪上嘴出五洞桥、四方碑、盘街子、到达金刚沱,用青石板铺成,宽三尺,全长十五里(由于金刚沱地处长江边,来往行商,资物多走水运因而这条陆路比较冷清)。再由金刚沱沿江而上,经土登溪、流水岩,即达白沙对岸的滩盘。五是油溪至吴市 从油溪上嘴出烧酒房,经店子口、小板桥、凤凰场到达吴市场, 全长三十里, 青石板铺成,宽三尺,由吴市可去石门、 朱沱到合江县。六是油溪至德感 从油溪下嘴顺江而下,经张家沱、平板桥,聚草坪、和爱、五里坡,即达德感坝。全长三十里,青石板铺成,宽三尺(德感地处长江边,对岸即江津县城,人们多从水路运送物资,因而这条路行人稀少)。再由德感经双龙,彭家场,白市驿可达重庆。

0f550114ab3641e34e003f84b6b0b7fd.jpg

403be025684442a6519b45e5decccf8d.jpg
文化传统

      春节,也是建国后国家法定节日之一,这天清晨零点,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开始敬神,叫做“烧子时香”。放鞭炮,迎新年。晨起,在“家神”(贴在墙上,用大红纸写着天地君亲师等字样的)前磕头,向父母,尊辈磕头,叫做“拜年”。这一天,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汤元,挂面,富有团圆,长久之意。“从初二到起牙” ,家家都得敬神,讨吉利。从初二到初十以内,人们互相拜年,走亲戚,送礼,礼有联系感情,密切关系之意,正月初六过后,油溪就立灯杆,玩龙灯,办灯会庆贺元霄。

      灯杆,是一根七、八丈长的独木,外涂着漆。围以竹架,在竹架四周挂上用绵纸(皮纸〉糊的形似青果的纸灯若干盏。夜晚燃灯时,从地面将竹架依次吊上去,人称“火树”。有所谓玉皇灯、飞鹅灯,八角灯、酒壳灯等名称。

油溪的灯杆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四周没有粗绳扯住以防这根七、八丈高的“光棍”倾倒,只有立在地面的一人高的两块石条子夹住它。就以此地流行着这样一个歌后语:“油溪的灯杆——没有幌索(话说)。”因为别地并不是这样。油溪地分上、中、下三嘴,每嘴都立根灯杆,有灯杆会。人们有求神保佑的,就向会内捐油。“上灯”的人, 还得斋戒沐浴,随着作法的道士,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在柏枝毙起的烟雾里,虔诚叩拜。人们大都记得一副妙趣的对联:“这光棍居然要亮,那小火全不经然"。


龙灯:春节期间,有用竹作骨,纸作肉的龙头龙尾,中间点中烛或抹着的油纸拾捻,通常为七节,油溪以“七府班”(力行班)的龙灯最经得烧,不管是花筒、铁水、火炮一起来,都毫不躲闪。灯会,各街各巷张挂各种形式的彩灯,每家规定出两盏,顶上复以布棚。街街连接。有的还搭彩楼,綮肺坊、设坐堂吹《喇叭》。有的大商号,大堆栈前面还綮一堂戏的模型,每到天晚,齐放光明,看灯男女,比肩接踵,十分热闹。


另外,还有玩“车灯”、“花船” 、狮子” 、“踩高跷” 等等,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才作罢,到了正月十五春节活动,才宣告结束。


油溪民俗游街打铁水 刘岑摄


7ee8d486accc4594292bed371e52d489.jpg
民国以来,人们总喜欢看川戏。油溪是十个庙子有九座戏台。但川剧总爱在南华庙演出。由于地点集中,场子宽敞,班子(剧团)一来,总是二、三十本,或者更多。因为是开“帮口戏”,这个“帮”,那个“行”,一家儿本,凑起来唱。本子戏是一天为一本,有早戏,上本、酒戏(帮口午宴时点唱的)、上本、夜戏。由于油溪人喜欢看戏,所以懂戏的人很多,而且很“过细”。要是表演哪里唱错了, 或丢了戏,就要给你指出来,另行重唱(不一定再唱那一出戏),叫做“罚戏”。所以,差不多的班子是不敢来油溪的。就是来了,不知有多少班子被“拖垮”了事。当时有这样一首歌诸“ 十座庙子九座台,戏班子,不敢来,来的时候穿靴子,走的时候穿草鞋”。
建国后,在油溪广场一侧,新建了人民会堂,不时都有川剧团来此演出。或大幕、或折子戏、或新编、或传统节目、通由剧团安排。也有文工团前来上演话剧,杂剧团演出魔术、杂技的。

电    影

建国前,油溪人民根本看不上电影。建国后,江津县电影院派出一支电影队常驻油溪,使得全镇居民和附近七、八里的农村社员,每晚都可看到电影。年逢场天(二六九日),还加映午场。进一步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周未和星期晚上,重庆第五机制砖瓦和火车站,都可以看电影。
名噪一时的《少林寺》在油溪放映三天,每天(连夜)九场, 场场客满, 足见油溪人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了。新街居委会所属的火炮街茶社,除有常川驻社说评书者外,也时有外地艺人前来演说和演唱,如评书、荷叶、金阀板、竹琴之类。听众颇为踊跃。川戏坐唱,在油溪是颇不乏人的。每逢节日盛会,这个节目就显得很活跃。他们的“打”或“唱”,都各有师承。早在三十年代,油溪的魏打鼓、郭禹之等人都是“板凳戏”(即川戏坐唱)中打、唱都精的脚色。那时,油溪的“玩友”(也即板凳戏)是很驰名的,赛得多远。每逢春节,群众组织的龙灯,狮子,高跷、花船、车灯、蚌壳精、小锣鼓....像赛会一样表演出来,装点着这个水陆市镇。外地的杂技、武术,魔术等团体,也常来此演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7d7dc3119cadd8d4c002dd33ac33da23.jpg

交通运输
 水运 
 渡口 

油溪码头有渡口两处,均为义渡

一处是大观楼码头到桃子溪,横渡长江,航程1000公尺。据民国《江津县志)载:“游溪渡, 养正三十年(1735年)杨生熊屏藩承头,捐募集资置业股作渡用邑人王书升为之《引》, 《引》云“津邑南达黔滇,远通闽粤,通衢官道,由石灯入津城,乱流中渡。三十年前,另辟孔道,自綦江分途,过李市,渡游溪,路捷百里,于是游人之往来其间者,皆于于然,先后相望,日以千计,又连年他省之搬移入川者,岁以万计,长涂穹旅,资斧为难,典衣当物,以作渡资。而游溪渡口,逐为蝇头狗血相为逐矣!友人熊子屏藩,慷慨士也,轻财好予,义气逼人。......受倡义渡之设,有杨子罄直何君斐武、刘君为先等,极力赞助。嗣是,而吴、楚、闽、粤客居游溪者,积力相助,现累百金。又旧渡夫刘步月乐施新舡一只,价值二十金,事乃油油然将就理治焉,然犹欲募化同志君子,各捐清囊,买义田一分,以食渡夫妻孥,大舡二只,每日轮流;小舡一只,以便小溪一切过客迁移牛马猪只,不取分文”......另一处是油溪上、下嘴之间溪水从羊虎坪下流到油溪入长江。枯水季节,溪宽15公尺,洪水宽20公尺。此渡创清乾隆年间,高峰寺铁碑铸有:“清乾隆五 十一年丙午( 1786年),里人刘为先等捐募铸镇。原居江滨,洪水时,商旅往来渡江不便,  刘为先等人乃捐募置田,设义旅,特此碑“意期久远”。

903c2bc3267bd3c1e9f2fdb89c68816a.jpg


码头

油溪码头,原先只有大观楼下面一处,每逢枯水季节,就出现一片临时性的捆绑房子,有茶馆、饭馆和旅店,设备虽简陋,但给行船的人带来不少方便。这个码头,由江边到河街有石阶98级,不但旅客上下不便,而搬运物资完全靠人去挑、扛、背、拾,因劳力大,运量小。
抗日战争期中,民生轮船公司在油溪设囤船,旅客上下增多,常与码头工人争道,怨声鼎沸,该公司乃于龙船街尾望多台处,另开轮船码头,供旅客下下,但不久失修,已被洪水冲断。建国后,由于火车站的建成,重庆第五机制砖瓦厂的投产和新街的修建,油溪的工商业日趋繁荣,原来的大观楼码头已不适应形势发展,乃于火车站附近新修一条简便公路,经油溪区粮站到达长江边纤藤窝,改用汽轮车运货,继后, 又设三台爬坡机作机械牵引,这就大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增加货运量,从而走向半机械化的道路,但纤藤窝码头地方小,停船不便,又于1981年由重庆第五机制砖瓦厂出料,油溪搬运站施工,油溪木船队运输,三个单位联合扩建纤藤窝码头,并加宽,整修原来的简便公路,共投资45000.00元,扩建码头2070平方公尺,汽车、拖拉机、汽轮车整日来往不绝,成为半机械化的热闹码头。大观楼仍是客运码头,年久失修,部分石阶或倾斜,或被洪水冲走,旅客上下颇感不便,1981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并于道旁建立简易石栏,保障行人安全。

3b3fde160e0a8e8dbd835c5d46afceca.jpg
上、下嘴之间的小溪河,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打掉了该边上的棺材石,改变了河水流向,每年山洪暴发,先后冲毁了河街,威胁着菜市街。1981年木材站库房和私房倒塌三间,街心裂口很大,20余户商业门市和50多户居民,受到严重威胁。1982年初,县人民政府拨款4000元,用了几百方条石,在明月桥下边,采取压方办法,拦河水、护码头,在本年洪水期中,经受了考验,对河岩、街基、码头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码头船帮

民国时期,油溪码头有三帮人。

小河帮 以个体小木船摆渡为主, 有船10只右左,船工10多人,帮头聂尊安,又是水保董。 主要是在洪水季节在上、下嘴之间小溪沟摆渡,枯水季节,上、下之间临时架高临时木桥,小河帮就靠在正码头拨货,接漂维持生计,大小渡口均排轮推渡,有时一天一渡也排不上,为此,常发生争抢生意而斗殴的事件。大河帮  帮头刘志光、廖虎成。主要是摆渡长江,有20多条木船,最大的几吨,小的一吨,船工20多人,每渡能载10多名乘客。推一渡可得两百钱(当时可买两斤肉)。中路帮  也叫干货帮,不在油溪码头营业,常走远途。有船七、八只,都比较大。其中最大的是桂同胜的1 00吨,其次是罗福银,翦少清的船,也是当时的大船,船工临时雇佣,工钱由老板(船主)预先付给一小部分。 重庆到宜宾一趟,不超过两元钱,到终点后,才全部付清。干货帮常装土碗到宜宾,回头货是药材、大米、花生等杂货到重庆、长寿、涪陵等地。

49d5e13c26f2ab4e43fcb43e76d4d460.jpg

水上运输的发展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油溪于1954年成立短航队,队长张政国。该队人员、船只,均从联营社分出,有船只吨位约200吨,小船占多数,最大的30吨,工人有80多人。短船队的业务范围限制在20公里以内,上至白沙, 下至江津。装运的货物系杂货,渡口属该队经营。原来的联营社也同时成为长航队了,队长王长华,全队船只吨位约300多吨,最大船只40吨,长航队业务范围,上至宜宾下至万县,装运大米、砖瓦等大批量货物。1956年4月1日,油溪队、城关桡力工会、船民协会合并,正式成立城关木帆船运输合作社,工人每人自筹入社金0.50元,作为社开办费,全社共有船116支,1818吨,社员578人,油溪专设一个分队,队长刘世洲,队上设有固定人员,联系到了业务,就打电话从城关社调人、调船。1958年,江津县交通系统成立了国营江津县运输公司,城关社与搬运合并,同时将油溪木船队合到油溪搬运站,成立联合运输的国营运输站。站长白华生,书记牟焕章,水运、陆运联合运输。经济收入分开核算。1962年,江津县除下坝铁厂外,其他铁厂相继下马。交通运输方面出现了运力大于运量的困难,加上长江白沙沱大桥通,大批货物改变运输路线。因此,同年7月中旬。将原航,搬合一的国者运输站实行分家。全县搬、航、群众组织起来的国营运输公司 于7月中旬,各站、队、全部转为集体。国营转化后,油溪木船队又与几江木船社合并直至现在(1983)。油溪为一个业务队,船只由几江社统一调配安排,横江(长江)渡口仍属油溪木船队经营,1978年将人力渡船换为机动船渡运。

afdf035fb411204a861c532210f5fd3b.jpg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油溪镇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70年风雨兼程,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城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精品旅游路线用心打造。油溪,这颗津北明珠熠熠生辉
80929a024f69f449ce654a2f0dfca8c2.jpg

油溪场镇建成区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1.76万人,居住人口2.8万人。通过近年的旧城改造,现已初步形成“四纵三横”的场镇格局。镇内水厂、电站、天然气站、移动基站、电信网络、广播电视、卫生院、学校、邮政、环卫、车站、农贸市场、休闲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基础设施、功能设施齐全。街道亮丽、空气清新、卫生良好的油溪,是居家的好地方。
099fd55bb77caac20ae09adf6f21b826.jpg

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该镇还普及农业种植技术,全镇农业坚持依托恒河果业、锦橙实业、鼎力丝绸、四面山花椒、驿都果业、油溪赵氏花生及渝业泡菜等龙头企业,推行业主制农业,着力实施“112255”工程,即1万亩锦橙、1万亩小水果、2万亩花椒、2万亩蔬菜、5千亩龙眼、5千亩花生六大基地,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使油溪成为江津粮食、水果、蔬菜生产大镇。
e2ede722d615cedfeb7b56269b46865e.jpg

勤劳勇敢的油溪人民用智慧创造了油溪文化,特别是民间文化的繁荣,使油溪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十八大以来,该镇加强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得到丰富。近年的镇﹙街﹚建制调整,更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使油溪成为津北片区文化中心。

817260f411db7124c474d11d5b94bb0d.jpg
目前,油溪镇抢抓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镇、西南卫浴陶瓷重镇、重庆市级“百个经济强镇工程”试点镇、重庆市中心城镇建设试点镇和重庆市确定的57个中心镇之一带来的机遇,把油溪建设成江津北部区域性中心镇。
千年明珠,古镇油溪,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我们自信,我们前行,油溪儿女走向新的天地!!
油溪新的天地
42c5d8b440281dd10adf679e39bf97f8.jpg
本文来源于:油溪镇志(1981-1983)部分章节;   
全文手工转码,如有纰漏,敬请理解;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

来源:油溪在线  三睛视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13

帖子

2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77
发表于 2020-6-1 16: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火炮街那边的老房子拆了好可惜啊!童年印象中的油溪老街比中山古镇和唐河古镇还要辉煌。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74

帖子

52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20
发表于 2020-6-1 16: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写得很全面,收集的人辛苦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4

帖子

349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349
发表于 2020-6-1 16: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来自 中国
原来方家巷的手艺人,张提坎.王树常.张清万那才是比铜梁龙灯做得更好的民间艺人,可是己经失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8

帖子

7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7
发表于 2020-6-1 16: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是的,以前古时的很多风景建筑应该保留,不该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

帖子

10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20-6-1 16: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原来的河坝街到十八梯到火炮街,是我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897

帖子

76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7606
发表于 2020-6-3 00:22: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地图画的不像,作为老油溪人,七十年代就生活在那里,回忆都在脑海里,一辈子擦不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

帖子

6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4
发表于 2020-6-3 19:35: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来自 中国广东
了解了一段历史,很有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