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江津在线 网站首页 江津概况 城市概况 查看内容

文化江津 院士之乡

2013-7-14 00:00| 发布者: 江津在线婷婷| 查看: 60234| 评论: 0

摘要: 本报记者杨光伟曹成实习记者周颖白玉 核心提示    这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1500多年来,已形成自己历史发展的文脉。这历史文脉,带来重教兴学的传统,再加上抗战时期众多学校的迁入和学子的到来,让文化沉 ...
 本报记者  杨光伟  曹 成  实习记者  周 颖  白 玉
    核心提示
      
        这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1500多年来,已形成自己历史发展的文脉。这历史文脉,带来重教兴学的传统,再加上抗战时期众多学校的迁入和学子的到来,让文化沉淀越来越厚重,孕育出一批批人杰。
        这是一方群星璀璨的天空。在整个20世纪的中国两院院士中,是江津人或曾在津求学的院士就达16人之多。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衡高、“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等成长或就学于这片土地。
        这是一颗颗拳拳赤子之心。无论多么繁忙,离家乡有多远,他们的心,始终和江津连在一起。关心家乡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献计出力,他们总是竭尽全力。 
     
        “江津是个好地方!”这是聂荣臻元帅对故乡的深情赞美。
           江津,万里长江一要津,古为巴国地,南齐永明五年建县,距今1500多年历史。江津人才辈出,涌现出开国元勋聂荣臻、明代工部尚书江渊、“天下第一长联”作者钟云舫、白屋诗人吴芳吉等名人。更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先闻、李亚农、周泽昭、夏培肃,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等杰出人才。
        文化底蕴厚重的江津,被誉为“院士之乡”,人们将其称为“江津现象”。
      
    人杰地灵源远流长
      
        从地理上看,江津是个福祉之地,地灵之地。
        这里有千古莽腾、波宽浪急的长江,又有九曲回肠、恬静如雅的綦江、塘河、笋溪河,还有景色壮丽的四面山和“华夏第一高瀑”望乡台等自然景观。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历史上巴蜀最富庶的三江(江津、内江、温江)之一。
        从历史上看,江津人素有读书好学的习惯,崇尚耕读世家、诗书传家,书卷味十分浓厚。江津境内,宋有五举书院、南山书院等,明代有栖清书院,江渊少时就在此读书。清代增加官办的几水书院,私办聚奎书院、育才书院、双峰书院、志城书院,莲峰书院、桂林书院、余庆书院、凤鸣书院、文峰书院、钟山书院、清风书院等,是重庆府书院最多的县。
        江津的名山圣水,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人民。江津人源于这样的山水性情的熏陶,受这山水灵性的庇荫,造就了胸怀宽广、刻苦耐劳、永不停息、探求创新的坚强意志。
        “历史文脉、仁山圣水,孕育杰出人才。所谓‘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就是这个道理。”采访中,区教委主任夏昭禄告诉记者。
        抗战时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等迁入江津,周光召、邓稼先、丁衡高等在这块沃土上生活、学习,带来文化的交融和繁盛。
        历史在延续。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情满帅乡·慈善助学”等行动,区教委等部门积极推进课改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让人才成长的沃土更丰饶。
        数据显示,今年我区高考再创佳绩,8431名学生报名参加高考,上线人数达7584人,上线率达90%,实现了北大清华、重本、飞行员上线人数三大丰收。
      
    群星璀璨堪称奇迹
      
        还记得神舟十号遨游太空的胜景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时举国欢庆的盛况吗?其实,卫星升空有着丁衡高等人的功劳。
        作为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丁衡高主持并参与多种惯性仪表的研制工作,突破一些主要技术关键,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空气轴承、三自由度气浮陀螺及陀螺加速度计。该成果应用于中国中远程运载器制导系统,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器。
        这个鼎鼎大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白沙中学就读。丁衡高至今对母校念念不忘,他曾称赞:这是读书育人的好地方!比我当时读书时漂亮多了。
        像这样从江津走出去的院士太多太多——
        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的周光召对其在聚奎中学的美好时光一直念念不忘。作为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感谢在津的求学生涯让其养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到新型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他均做出重大贡献。1942年,他从江津二中(原国立九中)高中毕业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之后,一直对母校深有感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之母”夏培肃是土生土长的江津白沙人。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她曾参加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筹建,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泽昭生于江津德感,1917年考入江津中学。历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等职,曾负责毛泽东的保健工作。
        汪耕、黄熙龄、任继周、赵仁恺、陈文贵、李先闻、徐近之、李亚农、周开达、樊弘、涂铭旌。
        一个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都是我国科技界的泰斗级人物。可以说,他们是璀璨的群星,点亮民族崛起的中国梦。
      
    赤子之心情系江津
      
        “老爷子,您告诉我,我的根在江津!”聂力哽咽着,眼里闪着泪花:“老爷子,放心吧,您的话我会一直记着!”5月30日,聂帅女儿、聂力中将,聂帅女婿、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衡高上将再次回家,朴实的话语,凝聚着对家乡的浓浓深情。
        走上鼎山长江大桥,丁衡高连声称赞:“这壮观的大桥,充分折射出江津在‘一五七六’发展思路统领下,取得突飞猛进的大变化,江津一年一个样,越来越漂亮!父亲说得好,‘江津是个好地方!’”丁衡高满意地笑着,招呼老伴聂力来到展板前,并现场当起了“解说员”。欣赏着江津现在的美景,描绘着家乡未来的蓝图,两位老人的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
        其实,这仅是聂力、丁衡高情系家乡的一个片段。他们虽然住在北京,但心一直都在江津。通过《江津日报》了解家乡的最新变化,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他们奉献得太多太多。
        类似的动人场景屡见不鲜。今年3月,江津二中校长李祥云前往北京,与10余位老校友欢聚座谈。著名地基基础专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熙龄等10多位老校友纷纷为江津发展建言献策,并欣然为母校题词留念。
        邓稼先生前总是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关心江津建设。前不久,他的夫人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博士生导师许鹿希教授还向江津赠送了《邓稼先传》、《英雄大爱》、《邓稼先文集》和《邓稼先图片传略》等珍贵书籍。
        “欲问英才出何处?众人皆指此江津!”今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享誉全国的教育家杨叔子应邀来津讲学,在了解“江津现象”后欣然题词。这是江津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也是期待和美好祝愿。
        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院士将从这里出发!
1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