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071|回复: 0

[人文历史] 纪念三线建设60周年|总后部署在江津地区的生产基地

[复制链接]

1048

主题

1069

帖子

72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65
发表于 2024-4-26 09: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纪念三线建设战略决策60周年

[编者按]本文是在原作《三线建设时期 总后部署五大生产片区之江津片》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内容补充,并增加了总后川北生产基地下马与三五三六工厂的内容和照片。
三线建设时期,根据当时国防战备的需要,解放军总后勤部分别在河北、山西、湖北、四川和贵州五省,部署建设了五大军需生产片区(基地),以确保我国西北、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驻军部队的后勤保障服务。江津,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位于重庆西南部,是川东地势重要的城镇。三线建设时期,重庆是西南三线建设的主战场,而江津是重庆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国家曾经在此兴建了19家三线企业及军工医院,是西南三线建设企业数量最多、门类最多的区县。其中有4家总后企事业单位落户江津,分别是3533工厂(印染厂)、3539工厂(胶鞋厂)、2342工厂、2383仓库。射洪县总后3536工厂亦属于该生产基地。

926673a7e910c58065ce78cdebfedc29.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三工厂

3533工厂始建于1966年,1971年元旦建成投产,隶属于原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该厂最初选址四川射洪县(市)朝阳区东升公社七大队(今三皇村),定名川北染整厂。1967年因规划建设中的襄成铁路(襄樊—成都)改线(改建为襄渝铁路),1968年9月,根据总后勤部重新选址建厂的命令,3533厂迁址江津县(市)德感公社(镇)。工厂投产后,承担西南地区军用鞋面料布的加工和缝纫线的捻制与染色,为总后在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三线军需印染企业。2007年改制为重庆三五三三印染服装总厂有限公司,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在保障军队军需纺织印染产品生产的前提下,也为国家公、检、法、司、工商、税务、铁路、邮政等行业制服生产纺织面料。2018年被国家纺织工程学会授予“全国特种纺织品及装备研发中心”,建成国家级军队相关科研单位“纺织品军民融合研发中心、中试基地”,成为行业内研发水平先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0651f8eeba831d603ac35ae5477f66b3.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九工厂
三五三九工厂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军工厂。其前身是国民党联勤司令部江津被服厂,1912年建于北京,抗战爆发后落户江津,1950年由第二野战军接管。1953年2月,被服和制鞋分成两个工厂。之后被服厂被撤销,制鞋厂更名为506工厂,为3539工厂的前身。1957年10月,506厂由军队下放地方管理,移交四川省轻工厅,该厅随后将工厂划归江津地区工交部管理。1958年10月,地区又再下放到江津县手工业局领导。506厂下放地方后,生产民用布鞋、棉布、毛巾投放百货系统供销社销售。1967年7月,总后在江津兴建三线厂,决定把506厂收回,并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9工厂的番号。当时,该厂固定资产原值仅有36.7万元,净值4.6万元,流动资金6.68万元,职工457名职工,平均年龄42岁,70%为女工,一年的生产能力只能制作29万双布鞋,年利润5万多元。工厂更是一贫如洗,全厂只有一辆木板车,一个水龙头,一部电话机,这就是所谓“三个一”时期的全部家底儿。1985年,3539工厂决定投资38.4万元上解放胶鞋生产线,1990年,工厂已具备了生产800万双解放胶鞋的生产能力。1993年,工厂又投建胶靴线,并加入到研制87式布鞋的行列。2007年2月改制为现名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国有独资)。

a798a3cb146ddfffe327dfec5016437d.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二工厂(7448厂)
二三四二工厂始建于1970年,1974年竣工,隶属于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四O工程筹建处。上世纪六十年代,二三四0工程在四川省江津县临峰山下的德感镇高桥溪开工建设。二三四O工程筹建处当初规划为总后被服厂。后因战备需要,在1970年改为二三四二工程筹建处,主要为部队指战员提供后勤用装具,产品有塘瓷口杯、塘瓷脸盆、铝制面盆等。1974年初,为了工厂的发展和正规化管理,总后勤部将二三四二工程筹建处授予正式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四八工厂,任命原二三四二工程筹建处主任扈宗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四四八工厂首任厂长。由于工厂地处交通不便的偏僻山区,生产、生活都存在诸多困难。1976年9月,总后领导决定将工厂迁至成都市双流县(区)华阳镇姐儿堰,与成都军区修理营合并,并划入成都军区后勤部工厂局管辖。工厂搬迁后番号不变,主要是为成都军区汽车运输部队修理汽车、摩托车。这是工厂的第二次转型,也是整个三线建设最早搬迁的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了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该厂在“保军转民”中进行了转型,自主开发了医疗器械、铅酸蓄电池等民产用产品,开拓了新市场;研发了军队行军床、军用帐篷等军用产品,为军队后勤保障提供服务部。该厂新产品进入全军各大医院和各运输部队、边防站,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
d94ee25e11416221ad0d94ceabb70c29.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八三仓库
二三三八仓库位于重庆市江津县(区)德感街道办事处高桥溪村2组,由办公楼、库房、礼堂、家属区、警务室、游泳池、配电房等组成,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仓库主要用于存放军用布匹、鞋靴等军需物资,曾经从事过军服生产,高峰期职工人数有108人。2000年整体外迁,仓库旧址被重庆锦程实业有限公司全部收购,目前建筑遗存保存完好。始建于1968年,位于江津县临峰山下的德感镇高桥溪打铁湾,隶属于总后勤部,1972年竣工投用。1969年修建了3公里长的专用公路。先后建设了仓库、办公楼、宿舍、礼堂、歌舞厅、警务室、游泳池、配电房等设施设备。2383仓库筹建处重视军地关系,严格履行支农助农职责,建成后军地关系融洽。1969年游泳馆长廊竣工时,当时的双龙人民公社还专门赠送石狮一对,体现当地群众拥军优属的传统。1972年整个基本建设竣工投用,建成后主要用于存放军用布匹等军需物资,曾经少量从事军用服装生产。高峰期职工人数有108人,属于中型企业。2383仓库于2000年整体搬迁,后被重庆锦程实业有限公司全部收购。该公司利用江津2383后勤仓库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创建江津2383热火文创园,成为传承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的鲜活载体。

272201ba939db6f0f35da389990fc9f6.jpg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三六工厂
三五三六工厂,位于四川省射洪县(市)朝阳区(太乙镇)东升公社第七大队(今属瞿河镇中皇村)。始建于1966年11月,由成都三五0八工厂包建,1967年建成投产,隶属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生产部。该厂是总后勤部在西南地区投建的一家大型军队三线军需企业,主要生产陆海空军、武警制式军服。八十年代遵照军委“军民结合、保军转民”的方针,研发生产政法部门、铁路部门等地方行业制式服装。工厂曾被评为军队一级企业,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国务院评定的行业50家最大企业之一。1993年工厂始迁绵阳市,后经企业改制为际华三五三六实业有限公司,现为西南地区大型服装生产研发基地。留在射洪的老厂军工遗址被成功开发为四川红色教育基地、四川国防教育基地。

总后川北生产基地的下马
1966年,总后勤部计划在四川绵阳专区(川北)布置一个生产基地,该基地建设项目包括:先期建设三家厂(染整厂、被服厂、胶鞋厂),随后再建设一家机械厂,一家军工医院和一家军用仓库,组成一个后勤军需生产基地,为驻西南地区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1968年初,中央作出了先修渝(重庆)达(县)铁路、缓建成(都)达(县)段的决定,原规划经过射洪县的襄成铁路改建为襄渝铁路,射洪铁路梦难圆。与此同时,在射洪县的总后川北生产基地就此下马,三家军工厂有两家外迁,其中3533厂外迁到四川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区),3537厂外迁到贵州省龙里县,而率先实现了建厂投产目标的3536厂,就此留下来坚守射洪30年,直到九十年代外迁绵阳。

来源:三线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