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881|回复: 0

[部门动态] 传承岐黄薪火 共绘诗画春秋

[复制链接]

2386

主题

2446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6910
发表于 前天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重庆

d1a1855facc8846e0bc5e90900f4f1eb.jpg
传承岐黄薪火 共绘诗画春秋——写在任应秋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会与江津诗书画院联谊活动之际  
李德良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2025年4月25日,阳光温暖而明媚,天空湛蓝而深邃。任应秋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会与江津诗书画院联谊活动在江津区中医院成功举办。艺术家们与中医名手齐聚一堂,以艺术之美颂医道精诚,共话传承,共叙情谊。
68eb5cd5f7c3726721eec71debe9b04f.jpg

096c825e524febc45ffea7e27d01b766.jpg

一、以医载道任应秋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医理论家、中医学家,是中医药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他数十年研究《内经》的心血结晶,已成为现代研究《内经》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任应秋一生始终没有停止过对仲景学术的研究,并且他致力于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医各家学说》成为他最主要的学术成果。其笔下《内经讲义》手稿被故宫博物院收藏,印证了中医典籍与传统书法同为中华文明“双璧”的深刻关联。任应秋先生是我国中医泰斗,其学术思想如江津之水,源远流长。他提出的“中医理论体系三要素”“辨证论治十步法”等精髓,不仅为临床实践指明方向,更蕴含深厚的东方哲学智慧。  今天,我们传承任老思想,不仅是整理医案、研习经典,更要像先生那样,“守正创新”——守中医根本之正,创时代需求之新。江津作为任老故乡,更应成为这一思想的活态传承基地,让岐黄之术在巴渝大地生生不息。  
二、以艺通心艺术家们与医务工作者们以翰墨为桥、岐黄为媒相聚,恰如《黄帝内经》所言“形与神俱”。中医药与书画艺术,同根同源,皆是中华文明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医药讲究“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书画创作追求“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二者看似领域迥异,实则殊途同归——皆以自然为师,以心性为本,以“和”为至高境界。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与书画创作中“静心凝神,笔随意动”的哲思不谋而合。中医与诗书画,自古同根同源。  ——诗如药方,字字锤炼。杜甫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恰似中医“一针一药见乾坤”的匠心。  ——书如经脉,气韵贯通。张旭狂草之酣畅,可比任老辨证论治的圆机活法。  ——画如五行,虚实相生。一幅山水,有留白、有浓墨,正如中医“阴阳平衡”之道。  
a772877d398650c7b6e6ad6353d22bd7.jpg
江津诗书画院与中医学术的联谊,正是对传统文化“跨界对话”的生动践行。  
三、共融共生此次跨界联谊,恰似一场“传统与现代”“中医与艺术”的美妙对话。中医药的望闻问切,是生命的艺术;书画的笔墨丹青,是精神的良方。我们愿以书画为媒,与中医药同仁携手探索:如何以艺术之美传递养生之道,如何以文化之力诠释医者仁心。未来,我们期待与中医院共同策划中医公益讲座“书画疗愈”“中医药文化主题创作”等活动,让更多人感悟“艺术养心,医药养身”的东方智慧。  ——学术与艺术联袂:推动中医理论以书画展览、诗词创作等形式“破圈”传播,让《黄帝内经》的哲思跃然纸上。  ——传承与教育并重:在校园、社区开展“中医+美育”活动,让孩子从一幅草药图、一首养生诗中感受文化魅力。  ——本土与时代共鸣:挖掘江津山水人文资源,创作兼具地域特色与现代审美的中医药文化作品。  任应秋先生曾说:“中医是科学,亦是人文。”而诗书画,正是人文中最璀璨的星河。让我们以今日之会为起点,携手绘制一幅“医艺同辉”的壮美长卷,为江津的文化名片再添一缕药香、一抹丹青!  
(作者系重庆江津诗书画院院长、江津区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



来源:江公享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江津人才网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2024038480号-1
Copyright(c) www.e47e47.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