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江津在线 网站首页 江津概况 名人名企 查看内容

开国元帅——聂荣臻

2007-9-14 00:00| 发布者: 江津在线小唐| 查看: 993| 评论: 0

摘要: 献身革命,坚忍不拔;精明睿智,果敢明达;胸怀全局,高瞻远瞩;一生戎马,功绩如山。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 ...
    献身革命,坚忍不拔;精明睿智,果敢明达;胸怀全局,高瞻远瞩;一生戎马,功绩如山。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 
   
        在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将帅中,早年留洋以图科技强国者不在少数。他们后来虽投笔从戎,却从未放弃过当年的理想,聂荣臻元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曾参加南昌和广州起义,是红军的创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又领导科技工作,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平简介:
   
        聂荣臻(1899~199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南昌起义。率部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创建我党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等职。在数十年的军事生涯中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和国防满面春风端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聂荣臻生平小传
   
      一、青春岁月(1899—1927)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江津县吴滩场附近的石院子,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四年后正式进学堂读书。1917年夏天,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当时,这所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堪称四川第一流,聂荣臻十分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机会,他在自己课桌的右下角庄重地刻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的名句作为座右铭。他每天一丝不苟,发愤求索,学习成绩优秀,成为同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作文有时被抄录张贴,让其他同学观摩阅读。
   
      聂荣臻广读博览,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进步杂志《新青年》中吸取政治营养,渐渐地,聂荣臻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由一个公认的诚挚少年逐渐转变为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热血青年。他积极加入进步学生的行列,常对同窗好友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每遇国家民族大事,聂荣臻总是感慨陈词,忧国忧民思想溢于言表,常书于文卷之上,教师曾誉其“资赋不凡,终非池中之物”。
   
      聂荣臻不仅勤奋好学,且见义勇为,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逢善不欺,逢恶不惧,遇同学有纠纷,总是善于排解,遇恃强凌弱者,则打抱不平,挺身相助。平时,他注意节俭,经常布衣草履,从不浪费挥霍,但对同学朋友,则慷慨赠予,毫不吝啬。
   
      五四运动时期,聂荣臻因参加家乡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军警当局的抓捕。为了避开眼前的危险,学习西洋先进的科学,心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并积极投身旅法学生运动。1922年,聂荣臻转赴比利时就读于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与刘伯坚一起负责过旅比利时支部工作,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1924年10月,聂荣臻奉命进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由于革命的需要,聂荣臻和中国班的同学们一起回国。
   
      聂荣臻在国外共度过了五年多时间。五年里,聂荣臻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实业救国论”者转变为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革命论者,并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
   
      聂荣臻从苏联回国后,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直接领导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等课程。在黄埔期间,聂荣臻坚决主张针对蒋介石的阴谋进行反击。“中山舰事件”以后,聂荣臻被免去了在黄埔军校的职务,调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任特派员。但他仍利用各种机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开展工作,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及时向共产党员传达党的方针、政策,为北伐作准备。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中共中央军事部参与向北伐军中派遣中###员等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聂荣臻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
   
      二、土地革命(1927—1937)
   
      1927年7月中旬,聂荣臻被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8月1日,他在南昌起义中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与军长叶挺率部南下。潮汕战斗失败后,他转赴香港。同年12月,他潜回广州参与领导广州起义。在起义军受挫的紧急情况下,聂荣臻与叶挺果断决定撤退,从而保存了部分革命武装力量。1928年,聂荣臻任中共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其间,在总结广州起义的经验教训时,他看到了军事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广州起义的一个重要缺点,指出:“以后每个党员都应该学习军事技术,并须注意培养一批军事技术人才。”显示了他在军事方面的远见卓识。1930年初,聂荣臻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到达上海,在中央特科从事艰险而又复杂的地下工作,积极向各革命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及时了解敌情,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同志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特务。1931年,聂荣臻调到中央军委任参谋长,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
   
      自从顾顺章叛变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像聂荣臻这样与顾顺章共过事的我党骨干人物,已不便继续留在上海。当时,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正需要聂荣臻这样的军事人才。1931年12月,聂荣臻根据组织的决定撤离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1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3月,在“左”倾冒险主义的执行者要中央红军夺取赣江两岸城市时,聂荣臻支持毛泽东关于红军主力应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地区发展的正确意见。同年4月,聂荣臻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聂荣臻在指挥战斗中表现出的沉稳和勇敢给毛泽东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同时,毛泽东一系列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政策思想以及领导才能,使聂荣臻由衷地钦佩。聂荣臻从毛泽东那里学到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和策略思想,对其以后领导一个大的战略区增益很大。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蒋介石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聂荣臻与军团长林彪率红1军团担任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的前卫任务。他率部先后突破国民党第一、二道封锁线,并在危急形势下,力排众议,率部抢占九峰山,突破敌人第三道封锁线,从而保障了中央纵队左翼的安全。
   
      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使蒋介石坐立不安。为了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蒋介石费尽心机,调遣湖南、广东、广西的军阀部队,进行周密布置,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反动军阀内部的派系矛盾和唯利是图使湘江防线曾出现过“裂痕”。然而,由于博古等人缺乏军事常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使红军在湘江畔陷入被动。为了掩护中央纵队顺利过江,林彪、聂荣臻率部在湘江之滨与敌人展开了一场生死存亡的拼杀,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中央红军终于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
   
      黎平会议后,红军改向遵义进发。但欲取遵义,必须先跨越天险乌江。红1军团受命打头阵,聂荣臻和林彪冒着敌人的火力,指挥军队架起浮桥,使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安全渡过了乌江,到达遵义,从而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中央红军的阴谋。 1935年1月,聂荣臻出席了中共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他在会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并与刘伯承一起建议红军北渡长江向四川发展,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他们的意见被中央采纳。
   
      遵义会议后,聂荣臻在毛泽东领导下,与林彪率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敌重兵的围追堵截。1935年5月,聂荣臻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与司令员刘伯承一起,率部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抢占安顺场,组织突击队强渡大渡河,接着率红1师、干部团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击溃川军守敌一个旅,有力地策应了西岸红2师4团飞夺泸定桥的战斗。6月中旬,他率红1师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下旬,在列席两河口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拥护中央关于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方针,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8月下旬,聂荣臻率红1师、红军大学等部为先遣队,历经艰辛,越过大草地,9月上旬到达俄界,接应了中央及红3军等部队。9月中旬,他与左权指挥红4团攻占天险腊子口,并乘胜占领哈达铺,再次为红军打开了北上通道。在哈达铺,聂荣臻偶然从国民党《山西日报》上获悉陕北有一个根据地,并把这一天大的喜讯急告毛泽东。毛泽东决定挺进陕北。10月,聂荣臻与林彪率先遣队进入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从此结束了历时一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1月下旬,在毛泽东指挥下,聂荣臻与林彪率红1军团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毛泽东说,直罗镇这一仗的胜利,体现了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国民党军向陕甘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红军到陕北后,为了配合“一二九”运动,同时也为了解决陕北红军的供给问题,毛泽东命令红一方面军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以坚决手段消灭东岸地区反蒋不抗日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聂荣臻、林彪与红1军团广大指战员投入到了东渡黄河的战斗中。东征75天,聂荣臻、林彪和兄弟部队合作,共消灭敌人七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获大量枪炮,不仅使陕北苏区得到恢复和发展,还筹款30余万,扩充新兵8000余人,有力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至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三、威震中日(1937—1945)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在忻口会战中,与林彪共同指挥所部进行了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坂垣师团一部1000余人,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击毁汽车100多辆,马车200余辆,取得全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
   
      日军占领太原后,战局发生极大变化。为避免第115师等部及八路军总部被敌隔断,1937年11月,聂荣臻受八路军总部之命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3000人的武装,在五台山区创建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他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扩大武装力量,加强党和政权的建设,先后开辟了冀中、冀东、平西、平北等根据地,到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拥有七十二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团部队近10万人的模范根据地。毛泽东赞誉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并号召八路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学习。
   
      1939年秋,日军兵分十二路向晋察冀边区进行冬季“扫荡”。聂荣臻周密部署,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指挥八路军在雁宿崖同日军进行激战,歼敌第2混成旅团1500余人,并在黄土岭战斗中与杨成武指挥部队击毙日“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阿部规秀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被消灭的职务最高的日军指挥官,此举震惊了日军,也震动了全中国。毛泽东致电聂荣臻,要他嘉奖有功人员。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全国各地的友军、抗日团体、著名人士纷纷拍来贺电,祝贺黄土岭围攻战的胜利。全国各地的报纸也纷纷报道黄土岭战斗经过,刊登各种祝捷诗文。全国抗战热情更加高涨。 
   
      1940年春,聂荣臻率晋察冀南下支队到晋东南参加反击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的作战,并在同年8月的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线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使日军的交通枢纽陷于瘫痪。
   
      1941年秋,日军调动其华北占领军的一半兵力,对晋察冀机关所在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大“扫荡”。聂荣臻指挥主力相机转至外线打击敌人,进行钳制作战,并率领党政机关在有限兵力掩护下,灵活机动地周旋于深山峡谷之中,巧妙地从敌人薄弱点安全转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根据地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聂荣臻适时提出“向敌后之敌后挺进”,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袭击敌人,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至1943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逐步挫败了日伪军频繁的“扫荡”、“蚕食”、“清剿”,扭转了困难局面,保卫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3年1月15日,聂荣臻出席了在阜平温塘召开的边区首界参议会。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见了边区代表,并向代表们汇报了晋察冀五年来的情况。这次参议会,是晋察冀边区史上民主建政的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边区的民主建设越来越完备。 1943年8月,聂荣臻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出席党的“七大”。他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初步汇报了在晋察冀六年的各方面工作,听取中央领导人的有关指示,经历了会议中和会议前后党内广泛开展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聂荣臻与萧克、刘澜涛致电晋察冀分局,命令全区部队立即向平津等大城市进军,接受日伪军投降,如遇抵抗,应进攻歼敌。并命令冀热辽军区抽调几个主力团由李运昌率领向辽宁进军,尽早与苏联红军会师。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至此获得了最后胜利。
   
      四、华北三年(1946—1949)
   
      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晋察冀分局改称晋察冀中央局。随后,聂荣臻列席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9月,聂荣臻回到晋察冀,遵照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他先后组织冀东、冀中军区十一个主力团和大批干部进军东北。同时,面对晋察冀的态势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聂荣臻还采取了几项步骤:第一,10月2日在张家口召开干部会议,统一思想。第二,在军队部署上,因接收和占领大城市已不可能,聂荣臻遂将力量转向解放中小城镇。8至10月份,晋察冀军区部队先后解放60多座中小城镇,歼灭伪军3万多人。第三,遵照中共中央9月21日关于编组野战军、以适应高度机动作战的批示,集中整编部队。在很短的时间内,聂荣臻把冀察、冀中、冀晋、冀热辽军区的主力部队各编两个纵队,分属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并对一野和二野的作战任务作了部署。同时,聂荣臻还花大力气加强武器装备,对部队进行严格训练,消除部队中的游击习气,取得了很大成效。
   
      1945年10月,聂荣臻与贺龙为贯彻中央军委“收复绥远”的指示,共同指挥晋察冀野战军3.3万人、晋绥军区2万人反击国民党部队的进犯,两个月歼敌1.2万人,解放了绥东、绥南广大地区。在随后的两年里,为了支援东北战略区作战,聂荣臻向中央建议,先后把冀热察和冀热辽军区、冀东地区划归东北,这对东北解放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为钳制华北敌人使其不能出关增援东北,1947年4月,聂荣臻指挥正太战役,集中优势兵力,以大踏步进退的行动,击敌薄弱环节,歼灭国民党军3.5万余人,攻克正太铁路沿线七城及井陉等重要矿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同年11月,在取得清风店战役胜利后,聂荣臻又组织晋察冀野战军乘胜发起石家庄战役,全歼守城敌军2.4万余人,此役被朱德誉为“夺取大城市之范例”。
   
      1948年,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他组成第2兵团楔入热西、冀东地区,切断了东北与华北敌人的联系。随后在平汉路北段发动进攻,吸引敌华北主力。然后又西进绥远,进攻平绥路两侧,解放了绥远、冀北广大地区,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全东北的辽沈战役。
   
      1948年12月平津战役开始后,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与指挥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并肩作战。聂荣臻分析局势,认为傅作义赖以起家的第35军已被歼灭,如果天津再被拿下,傅作义后退无路,有可能会被逼到和平的道路上去。北平这座历史名城若能完好无损地被接管过来,于国于民都有利。于是,他给西柏坡总部发电报,向党中央、毛泽东建议:打下天津以后,争取和平解放北平。毛泽东亲笔签署了回电,表示完全同意。天津解放后,聂荣臻与林彪等一起同傅作义成功地进行了和平谈判。1949年1月31日,北平守军全部撤离市区,进至我军指定的地点接受改编,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随即进入北平,对国民党军政机关进行接管和维护社会秩序,北平遂宣告和平解放,聂荣臻的建议终于成为现实。“北平方式”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的艺术杰作,是革命的信念、智慧、勇敢和力量的结晶,它谱写了解放战争新诗篇。毛泽东对北平和平解放给予很高的评价:“和平解放,不仅减少了敌我伤亡,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物古迹。这样做对我们的子孙后代大有好处,全世界的友人都会拥护。”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革命转入了向全国进军的新阶段,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治军建国的新节奏中,聂荣臻处在一生中最繁忙、最紧张的时期。 
   
      北平解放后,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随后又兼任北平市市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迅速整顿平津地区的社会治安,剿灭土匪,完成和平改编傅作义20万起义部队的任务,为新中国定都北平提供了可靠的社会安全保障条件。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从西柏坡迁至北平。聂荣臻和叶剑英组织了在西苑机场举行的阅兵式。他们陪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检阅了部队。随后,他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之一,参与了同国民党政府的谈判。6月,聂荣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协助周恩来主持总参谋部的工作。
   
      五、鞠躬尽瘁(1949—1992)
   
      10月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后代理总参谋长。10月下旬军委会议决定,聂荣臻协助中央和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陆军单一军种走向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建军道路。主持总参谋部工作的聂荣臻就军事机关及学校等问题给毛泽东写报告:继续加强海军、空军司令部建设,筹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司令部;总参谋部应增设通讯、军训、军校部;总后勤部应设立军需、军械、财务、运输、卫生部;筹建总干部管理部;加强航空、防空、测绘、机要学校、军医大学等院校建设;筹建炮兵、工兵学校;筹建陆军大学(即军事学院),使之成为建设正规化国防军的培训中心,培养高级军事干部。这些建议很快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批准,并被陆续组织实施。
   
      在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方面,聂荣臻还狠抓了军队的编制、装备和文化、扫盲工作,使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和编制上杂乱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部队战士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达到了高小以上水平,有些达到中学或更高的程度,为掌握现代化技术装备和开展军事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间,聂荣臻还主持了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精简整编工作,压缩兵员定额,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并向地方输送了大批骨干,为三十三年后的百万大裁军起了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聂荣臻负责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日夜忙碌,有时几天睡不了觉。1952年秋,聂荣臻终因劳累过度,昏倒在办公室里,被送进医院。病情稍好,他就急着出院工作。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毛泽东一再催促下,他才去外地休养治疗。
   
      1954年,聂荣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管军工生产和军队的装备工作。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以后,佩戴元帅军衔的聂荣臻壮心不已,日日夜夜操劳在祖国的科学技术战线上。
   
      50年代中期,聂荣臻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具体领导和组织新中国科技工作的负责人,1956年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他以战略家的雄才大略,首先抓制定科技方针与科技规划工作,亲自参与领导国内外700多位专家制定了长达600多万字的十二年规划纲要(草案),对工业、农业、国防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使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明确了近期和长远的目标,以及具体的实际的步骤。他还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武器装备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聂荣臻向中央军委提出方案,建议研制少量的导弹、核武器,掌握必要的自卫手段,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核讹诈;使常规武器配套,不断加强陆、海、空军的现代化装备。该方案在中央军委立即获通过。不久,聂荣臻受命领导研制“两弹”任务。第二年,他又受命领导研制人造卫星工作。他积极组建导弹研究院和核武器、飞机、舰船、电子设备、人造卫星以及其他兵器的研究机构、试验基地和国防科技高等院校。同时,他还采取“将全国的科技力量相对集中、形成拳头,进行突破”的战略措施,使科技战线获得一次次突破性成就。
   
      60年代初,在国内遇到严重困难,苏联撤走全部专家、停止一切技术援助的情况下,聂荣臻先后两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写报告,明确提出“两弹一星”必须坚持“攻关”,并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成果为辅”的方针。这一远见卓识的方针,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赞同和支持,并得以实施。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在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又连续研制成功导弹核武器、氢弹,并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自此,《东方红》乐曲响彻全宇宙。在组织实施许多重大科技项目过程中,聂荣臻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凝聚了聂荣臻的大量心血,标志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中,戎马一生的聂荣臻元帅也没有能够幸免受到冲击,“炮轰聂荣臻”、批判“华北山头主义”、“二月逆流”等等莫须有的帽子把聂荣臻压得难以抬头。然而,接近70高龄的聂荣臻髫发厉志,白首不衰,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定不移地同林彪、“四人帮”进行斗争,并依旧眷恋祖国的科技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仍然心系党,心系国家大事,并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为彻底粉碎“四人帮”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7年8月,聂荣臻复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重新投身到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之中。1978年8月在全国民兵工作会议上,他强调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1979年他提出,武器装备现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协同的思想,同时主张精简整编,走精兵强国之路。
   
      1987年,聂荣臻因病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在病重期间,仍十分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期望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完全统一。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聂荣臻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参与缔造新中国的最后一颗帅星陨落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聂荣臻说出了自己的遗愿:
   
      “我已经93岁了,入党70年,从没脱离过党的岗位,为党奋斗终生。我坚信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十分正确,坚信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分正确。我很想多看看几十年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喜人形势,也很想多听听祖国科技事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作为一位老共产党员,衷心地希望全党同志在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协力地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而奋斗;衷心地希望全军同志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国防、保卫和平;我更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牢记科技兴国的重任,努力攀登世界高科技的崇山峻岭,为国争光。”
   
   
   
   
    -----------------
   
        1、 追求真理不屈不挠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吴滩镇一个普通劳动者家庭。到了上学年龄,先入私塾,辛亥革命后入新式学校就读,小学毕业后考入江津县立中学。在这里聂荣臻不仅接受到现代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五四”运动中,参加了反帝爱国斗争。于1919年底走上了赴法勤工俭学之路。
   
        在勤工俭学期间,与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一起研究马克思主义、考察工人运动、参加中国学生的爱国斗争。在留学期间,于1922年8月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留学期间,聂荣臻先后到过法国、比利时、苏联,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始终把追求真理、寻求拯救中国、拯救民族的道路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比利时他读的是化工,而到苏联后又开始学习军事。这一切都是为了效力于中国革命。 1925年8月,聂荣臻回国。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奉党的命令,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除了教学工作外,还负责党的工作。
   
        北伐战争开始后,他奉命出任军委特派员,北伐军打到湖北,任中共湖北省军委书记,参与向北伐军中派遣共产党员等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上海充满血雨腥风,在这危难时刻,聂荣臻受命到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到反动势力破坏的工人纠察队。聂荣臻在白色恐怖中清醒地认识到了搞武装斗争的重要意义。
   
        1927年7月,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终于认识到枪杆子的作用,决定搞武装暴动,建立革命的武装政权。聂荣臻奉党中央之命,到九江、南昌等地传达党的武装起义的指示。后到张发奎的第二十五师策动武装暴动。在南昌起义中,第二十五师有两个多团参加了起义。起义军向南撤退时,聂荣臻任第十一军党代表,与叶挺军长共同指挥该军与反动势力战斗。起义失败后,他护送病中的周恩来去香港,之后又参与筹备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聂荣臻受命担任广东省军委负责人,协助叶挺组织指挥广州起义。发动起义后,当他看到起义军受到强大的反动势力包围,再拖延下去有被彻底消灭的危险时,不顾可能被扣上右倾投降帽子的危险,毅然以省军委负责人的名义下令撤退,保存了武装斗争的种子。
   
        两次武装暴动均遭失败,为了探求真理,拯救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聂荣臻,毫不气馁。每次失败,他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广州起义的失败还专门写下了《广州的暴动》一文。广州起义失败之后,他奉党的命令去香港、上海、天津等地进行了数年的秘密斗争。
   
        2、 武装斗争艰苦鏖战
   
        1931年12月,聂荣臻奉命进行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改任红一军团政委。军团长是林彪,他虽然能打仗,但个人主义严重,往往夸大自己的作用,不愿与人进行思想交流,很难与人共事。但聂荣臻以革命利益为重,尽量搞好团结,把一军团搞成红军中最有战斗力的队伍之一。1932年4月,他排除“左”倾机会主义的干扰,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寻找弱敌去打。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与第五军团一起打了漳州战役,取得了歼灭敌人第四十九师大部,俘敌一千六百余人并扩大了红军队伍的重大胜利。同年八月,率领一军团连续攻下乐安、南非、宜黄三城,俘敌五千多人。
   
        王明等“左”倾机会主主者多是留苏归来的人,他们推行的是洋教条。聂荣臻虽然也是从苏联归国投身于大革命的,但他却能够尊重事实,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指挥中国革命战争,因此,即使在“左”倾路线横行时期,他也相信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而且始终如一地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在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聂荣臻与林彪一起率领一军团参加了许多重要战斗。每次战斗聂荣臻都到第一线指挥战斗、鼓舞官兵们的士气。在浒湾战斗中,当部队戟受挫,伤亡很大,濒临绝境时,聂荣臻到前线进行动员。部队士气得到恢复,攻下了浒湾,歼敌两千余名。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全歼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基本歼灭了第十一师,重创第九师。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右”倾路线的错误指挥,我军处处隐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全军处于颓势的情况下,聂荣臻与林彪共同指挥打胜了乌江和温坊两次较大的战斗,共歼敌七千多人。
   
        红军开始长征之后,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三道封锁线时,聂荣臻战胜了林彪的个人主义,顾全大局,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控制九峰山的命令,保障了中央纵队左翼的安全。
   
        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到达陕南时,在腊子口遇到敌兵凭天险拒守。红军进退两难,聂荣臻指挥部队巧夺腊子口,然后穷追敌人九十里,占领大草滩,缴获粮食数十万斤。不仅打开了北上的通道,还使长期挨饿的红军获得了充足的补给。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剿共同的国民党骑兵部队尾追而来。聂荣臻先在吴起镇指挥打击了敌人的骑兵,砍掉了跟在后面的尾巴,又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打了直罗镇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的一0九师,击毙敌师师长,毙伤敌兵千余人,俘敌五千三百多人,缴获枪支三千五百多支,子弹二十二万余发。给中央红军的长征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3、 深入敌后浴血奋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聂荣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政治委员,与林彪共同率领部队开赴抗日最前线。1937年9月,受阎锡山部队的接应,一一五师前出到雁北地区。阎锡山的本意是让我军为其筑起保卫太原的屏障。这是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难以做到的事情,而我军数量少武器装备差,无力打阵地战,所以,只能在运动中歼敌。一一五师到雁北地区后,林彪提出利用有利地势打伏击战。聂荣臻支持这一意见。最后决定在平型关伏击敌人。平型关一战歼灭日军精锐部队一千多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斗志。
   
        平型关大捷之后,聂荣臻率领一一五师独立团三千余人东进到晋察冀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这里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他贯彻中央的指示,成立边区政府,宣传教育群众,壮大抗日队伍。到1939年,晋察冀军区已扩大到七十二个县,十万平方公里,一千二百万人口,三十一个团十万人的兵力和数十万民兵。
   
        聂荣臻贯彻军政并举的原则,处处发动群众,依据人民建立起情报网和通讯网。“消息树”“鸡毛信”等事故就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击日寇,创造出了地雷战、地道战、交通破袭战、联村作战等,真正象毛泽东所说的“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聂荣臻发动群众,采用一切行之有效的作战方式消灭日军。1937年底,他利用日军刚刚侵入华北,地理环境不熟的特点,广泛组织游击队,袭扰敌人,伏击敌人。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歼敌千余,粉碎了日军对我根据地的八路围攻。1938年,为纪念“泸沟桥”抗日一周年,对平汉铁路发起了三次大规模攻击,破坏铁路,攻克县城十多座。1938年9月,日军再次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围攻,聂荣臻为部队制定了详细的反击原则,经过四十八天的战斗,歼灭日军五千二百多人,击毙了少将旅团长等一批军官。
   
        当我军力量有了相当程度的壮大之后,聂荣臻开始组织较大规模的对日围歼作战。1939年9月,与贺龙率领的八路军一二O师配合打了敌人。随后组织了黄土岭战斗,歼灭日军第二混成旅团一千五百余人,中将旅团长被击毙。
   
        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发动了规模宏大的百团大战,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的四十多个团参加了历时百天的百团大战。这场战役歼敌四万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
   
        日军为了实施报复,调集数万精锐部队对各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聂荣臻审时度势改变战术,命令部队分成小股武装力量,到外线、到敌人的背后去攻据点、炸炮楼。聂荣臻亲自率领边区党政军机关适时地跳出包围圈儿,使敌人的合围计划破产。由于聂荣臻指挥有方,经过六十六天战斗,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粉碎了日寇的“扫荡”。 1943年聂荣臻奉命到延安,他从创建晋察根据地到离开历时门年,指挥我军对日作战一万七千余次,毙伤、俘虏、反击敌人二十三万五千多人。把晋察冀根据地建设成为模范根据地。因五台山在根据地内,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聂荣臻的喜爱。
   
        4、 置身华北胸怀全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支持中央建立东北根据地,聂荣臻身为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心中却装着大局,在自己兵力并不充足的情况下,抽调十万余兵力支援东北军区。在兵力减弱的情况下,他仍然率兵积极参加大规模的歼灭战。1945年9月,他与贺龙配合反击傅作义部队的进犯,歼敌一万二千人。
   
        1947年春,聂荣臻指挥了正大战役,向正大路发动猛攻,经过一个月的战斗,歼敌三万五千人。之后又进行了青(县)泡(县)、保北战役,歼敌两万余。使北平、天津守敌龟缩于城内不敢出援。
   
        任何一位将帅都愿意在大规模作战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到我军进入战略反攻时,聂荣臻已经征战二十多年。解放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是放手杀敌打大规模战争的
   
   
    聂荣臻年表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轮换等工作。曾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并组织制定军事条令、条例等。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子弹,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共中央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
   
      1983~1988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元帅为我国的航天基地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最后骨灰葬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烈士陵园。
   
      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聂力为了回忆她的父亲,特著作《山高路远》——描绘了父亲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任应秋下一篇:江津李市漆家-漆克昌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