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5286|回复: 0

[旅游名胜] 庞国翔:龙门滩——古代诗人来江津打卡最多的地方

  [复制链接]

695

主题

695

帖子

459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93
发表于 2023-1-4 17: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1fd835067d1595fc4c73a8a5090b5773.png

龙门滩——古代诗人来江津打卡最多的地方(上)

庞国翔

龙门滩古镇位于江津上游25里的长江南岸。龙门滩又名龙门峡,有川江第一险滩之称。这里还有五台山、泰山垴、周望山等。险滩唱出风雅颂,崖岩韵藏赋比兴。这里是江津历史上古代诗人“打卡”最多的地方之一。

一条从周望山麓由南向北蜿蜒而来的螺溪(又名乐溪)流至这里,突然向西一折,汇入波宽浪急的长江。龙门滩渡河而兴,龙门滩场因渡而起,史料记载:在建安六年(201年),蜀汉巴郡曾设乐城县。著名史学家、《巴蜀史稿》作者、邓少琴先生认为:乐城县治即在今龙门滩场一带,距今近1800年历史。清时江津设三里12都,龙门滩场是笋里一都一德镇驻地,团务公所就在这里,辖麻柳、五举、羊满嘴、高牙等八场。可见龙门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当时的区域性中心镇市之一。大江东去,时过境迁。龙门滩古镇至今还保存有沱湾街等古风古韵的街巷。

龙门滩急飞诗章

长江急流西来东去,流经龙门滩后,江水直逼右岸。此处有巨大石岩,形成高20米的陡峭绝壁。古代建有王爷庙,庙门可俯视江流,所供奉镇江王爷以保佑舟子船夫平安。庙 岩之下,江中有石梁起伏,可分为关材巷、内龙口、小滩盘、大滩盘、外龙口、外滩嘴等五段。石梁全长可达100米,宽约30米。这些江中石梁,凸起于江心,但大部分藏于江中,有横断江水之势。江水在此受石梁之阻截,转而北去,逼入外滩嘴河道,形成湍急的巨流,回漩成三个急流漩涡,涌起“泡喷水”“回塘水”和“簸箕水”,形成水急滩密、峡谷暗礁,真是险象环生。若夏季涨水,汹涌的江水翻越石梁,如巨龙破浪奔腾,水雾迷蒙中洪峰高出丈许,十里之外亦能听到江涛怒吼之声。

龙门滩属川江上游有名的急滩险峡。古代这里常覆舟断楫。乾隆版《江津县志》载:古因滩水凶险,蜀王命工凿石梁为门,乡人以江水如巨龙穿门而过,因称龙门滩。清道光年间,里人郑飏铸铁杆立于滩上,高挂“龙门险滩”四个大字,以警行船,以后被行船撞断多次。

龙门滩水急,遗有古诗章。奔腾汹涌的江水湍流而过,两岸青山耸立默然。青山斗笔,江水浩墨,在悠然而过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多首壮丽诗篇。

最有名的要数初唐陈子昂的《龙门峡》。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在朝中为官的陈子昂因被主子误解和遭人构陷,加上家中父母年迈,需尽孝侍奉赡养,因为解官回蜀。陈子昂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诗骨”之称。他在乘船回蜀途中,路过巴蜀名邑江津县龙门滩,被这里风光和险胜之景所感染,在船上挥毫写下《龙门峡》(又名《过巴龙门峡》一诗。诗曰——

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

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

长窦画五里,宛转若嵌空。

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

流动无昼夜,喷薄龙门中。

潭河势不测,藻葩垂彩虹。

我行当季月,烟景共春融。

江关勤亦甚,巇萼意无穷。

誓将息机事,炼药此山东。

此诗描写了龙门峡的诡怪险峻和气势磅礴、奔腾湍急的江水以及两岸秀丽的风光。最后两句似乎能读出他所受到的不公遭遇和看破红尘的心境,此诗选入《全唐诗》中,将江津的风光带入《全唐诗》。

2017年通过读者公开投票、媒体监督,该诗被评为“重庆最美十大古诗”之一。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该诗曾被误传为是明代著名文人曹学佺所作。其实翻开曹学佺所著《蜀中广记》一书这误传就能解密。《蜀》是一部记述蜀中政治、文化、人物、风俗等的重要古籍。该书《名胜记卷·十七》云:“江津治西有石门,号龙门滩,即龙门峡也,按陈子昂《龙门峡》诗曰:龙门非禹凿诡怪乃天功……”一个“按”字,正说明是曹学佺将陈子昂《龙门峡》诗引用至《蜀》书中,故有后人误为是曹学佺诗作。《重庆府志》对此专门有所记载。

描写龙门滩的第二首诗是明代工部尚书、翰林院大学士江渊的《龙门春浪》。江渊是明末重臣,有“重相勋臣”之称。他生于江津,学于江津。后来解甲归田、辞官衣锦还乡于江津。他将龙门滩列作江津著名景区,排名前八景之三。《龙门春浪》共两首。

其一

蜀天春暖雪山消,岷江千里飞洪涛。

夜深忽见神鱼化,狂风鼓浪龙门高。

舟人渔子奔回顾,倚棹怆惶恐难渡。

不知变化在须臾,人间别有青云路。


其二

蜀江春涨涌波澜,泛溢龙门两岸宽。

羊角风生滩正险,峨眉雪化水偏寒。

鱼龙泼剌飞腾远,舟楫沿流济渡滩。

谁解扬鬐三汲去,早乘雷雨拜金銮。

江渊的这两首《龙门春浪》与陈子昂的《龙门峡》风格迥然不同。此两首诗主要写了龙门滩春暖潮涌、洪涛泛溢、鱼龙泼剌、舟楫沿流以及两岸青山滴翠之景色和景象。与陈子昂所写的“伏湍煦前石,瀑水生轮风”的滩险水急的诡异形成对比。陈子昂受人构陷,看破红尘,辞官而退,因而有“誓将息机事”心态,与江渊的两首诗相比,更显其颓废和意志消沉,精神萎靡。陈子昂和江渊所写龙门滩的诗,都被明代后的《重庆府志》和《江津县志》所收录。

按时间顺序,清代也有写龙门滩的。在中国文化史上,清末著名巴蜀才子钟云舫被今人誉称为“中华联圣”。他是江津人,对龙门滩较为熟悉,因他夫人谢香赞娘家就是龙门滩附近人氏,他“儿女亲家”阙采章也是龙门场人。钟云舫写过一首《渡龙门滩》的古风。其诗曰——

龙门滩高接山阿,千层万层奔绿波。

波深只许鱼龙跃,洪涛莽莽舟难过。

我来乘兴登此石,春江浪平波涨碧。

怪石嵬嵬劈鬼门,一石波江蹲虎脊。

招招舟子呼予渡,兰桡轻指烟中树。

清风一阵送舟行,仙水飘飘云得路。

欢登彼崖一回首,烟水苍茫飞白鹭。

我闻禹凿龙门山,银涛汹涌奔云间。

狂章童律走且死,神工鬼斧开天关。

此境崎岖真不异,雷霆裂石水声潺。

吾想乎

八月秋高江涛涨,恼怒阳侯声壮莽。

舟人欲渡不得渡,犯死洪波千百丈。

谁能铲削风涛平,济川舟楫安来往?

钟云舫此首古风,从它的气势和纪实性上看,与前几首写龙门滩的诗有一定区别。它具有鲜明而独自的特点,除纪实性要强一些外,龙门险滩波宽浪急的凶险更加突出、更加形象和生动。重要的是这首诗发出了“谁能铲削风涛平”的社会疑问,表现出作者对“济川舟楫安来往”的社会诉求。突破了作者面对险滩急流只“有感而发”的小我情怀。


龙门滩:古代诗人来江津打卡最多的地方(下)
庞国翔
山岭秘境藏诗韵
龙门滩有江有河,有山有岭。奇峰峻崖,颇不壮观。境内著名的要数五台山、周望山,泰山垴等。江岸山岭连绵,起伏壮阔。日星隐曜,山岳潜形,蕴涵了许多诗词作品。
龙华滩的五台山,与司马光和范镇有着关系。清乾隆本《江津县志》“山川篇”曰:“五台山,距县城五十里,绵延相连犹如五台。故名。”这是一个在当地很有名的地方,因它与北宋两个著名历史人物有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他是北宋时的著名的政治家。生于1019年,逝于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涑水乡人。宝元初进士。撰有《资治通鉴》,另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等。他曾来江津短住,并在此探访朋友。范景仁即范镇,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生于1007年,逝于1088年,四川省华阳人。他不仅是文学家,而且还是史学家。范镇与苏轼、司马光三人为挚友,多有诗文酬答。
清乾隆《江津县志》和后来的民国《江津县地》均记载了范景仁晚年寓居江津县龙门滩五台山逝后并葬于五台山之事。范景仁在此逝后,司马光和苏轼非常悲伤。苏轼撰有《范景仁墓志铭》。司马光曾写一诗怀念范景仁。司马光在诗序中写到:“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仁所贶兄,睹物思人,斐然成诗。”这首诗只有诗序没有标题,后来一些选本的编者自己加了《执杖游园》的标题。其诗曰——
筇杖携已久,貂褥展犹新。
渐染岷山雪,拂除京国尘。
危扶醉归路,稳称病来身。
赖此斋中物,时如见故人。
作者司马光老来喜欢拄着竹制拐杖在前园游览。一个天已微凉的深秋,他取箱寻衣,发现貂褥,此貂褥与拐杖均系范景仁所赠送。现在范景仁也作古,睹物思人,想起他们一起在江津五台山游玩交往的日子,无不思念,见物如见故人。五台山长江渡口对岸就是江津古城之一油溪,范景仁当年寓居五台山,想必与当时的油溪故城有关。现五台山已改为五台村。当年范景仁的寓居之所和墓园早不见其踪迹。
龙门滩西北方向有一条连绵的山脉,与长江平行而走,虽不高,但蜿蜒浮动,犹如走龙。山上有一山峰叫泰山垴,不算挺拔险峻,但是一峰凸起。站在泰山垴可鸟瞰奔流的长江,细看急流险滩龙门峡。因而这里也是当地人登高远望、登山望江的最佳去处。钟云舫专程登上此山,写下《登龙门泰山垴》一诗。其诗曰:
群山万壑走且僵,争跃龙门千里忙。
我立群峰最高处,飘然振衣千仞岗。
大风起兮白云裂,吼破禹门江水决。
江流东去劈中分,山势西来吹欲折。
鹤山遥望似浮鸥,峥峥怪石如鱼游。
此处钟灵得山水,中流砥柱有人不?
我闻泰山之高接天口,公侯岳渎俱奔走。
安得层巅眺九州,一览众山齐顿首。
钟云舫这诗,将他登上泰山垴“飘然振衣”的心情和鸟瞰山下龙门险滩“江流东去劈中分”的雄险描写得惟妙惟肖。既然“此处钟灵得山水”,他向天发问“中流砥柱有人不?”最后他似自言自语“安得层巅眺九州,一览众山齐顿首”。诗中他“飘然振衣千仞岗”的政治抱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
龙门滩还有一座被县志称为名山的周望山,虽海拔500米,属全镇群山之冠。此山东望鹤岭,自南向北倾斜至长江右岸。登此山四周皆可望而得名。山中有佛门圣地朱羊寺,可谓香火旺盛。此山是文人墨客登游的最佳去处之一,他们留下许多诗文,最有名的要数明代常德知府、江津人李鑑的《金钗影》和清代河南光山县知县、江津人袁州鎏的《周望山晚眺》以及江津知县、江苏人杨纯伯的《登周望山》。
明代江津举人李鑑的《金钗影》诗曰——
谁瓷灵湫石子同,迢迢一派接银潢。
金钗尚见当年影,玉碗曾分九夏凉。
自可和羹苏病体,还堪煮茗沃诗肠。
此中神物潜依久,好起为霖润四方。
此诗诗注曰:金钗影在江津西南六十里现龙门镇的周望山下,昔有孝妇周氏姑病渴思泉。当时天大旱,妇徘徊山下,忽遇异常之人,对其谓曰:“与吾金钗,吾与若泉。”妇拔下金钗授之。其人以钗投地,突然清泉迸出。妇得泉而归,姑饮渴遂愈。
李鑑,明代江津著名文人,举人。永乐年乡举为教谕蒲圻。得士子心,历常德知府。遇灾善赈多所全活。祀乡贤祠。
清代江津进士、河南光山县知县袁州鎏《周望山晚眺》诗曰——
周望江州第一山,频年游屐几曾闲。
松高竹茂峰环刹,云散天空月满湾。
瑶澥涛高翻白雪,碧池风静印青峦。
井龙去后无消息,每叩僧扉昼自关。
袁州鎏是清代江津著名文人。性颖悟,目可数行。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任河南光山县知县,洁己爱民。历任五载,以忧归,抵家囊橐萧然。光邑士民建祠祀之。卒年七十。著有《质可诗集》一书。在《四川通志》《重庆府志》有传记。
清代江津知县、著名文人杨纯伯著有《登周望山》诗。诗曰——
久歛登临足,今朝复此游。
清泉迸石出,高阁共云浮。
黔蜀群峰接,巴渝一水流。
山川何历历,千里望中收。
杨纯伯,江苏高淳人。举人。乾隆六年(1741年)任江津知县,在城隍庙侧创建几水书院,以后逐步扩建。即今四牌坊小学前身。
……
古韵有遗风,山水藏诗章。中国是诗的国度,江津是中华诗词城市,龙门滩是重庆市的诗词之乡。如今我们行走在龙门滩的街头巷坝,行走在这里的燕坝的村头院尾,我们都可以看到诗词广场、诗词村院以及诗碑诗墙。这不仅只单是一种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传承,而更是用传统的优秀的中华诗词文化来讴歌新时代、新生活……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作协主席,供职于江津区文旅委)

(来源:上游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