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467|回复: 0

[本土文学] 深耕白沙文学肥沃的土壤,作者庞国翔

[复制链接]

1329

主题

1362

帖子

901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16
发表于 2023-3-14 09: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庞国翔深耕白沙文学肥沃的土壤

江津白沙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的古镇。早在东汉末年就有人在此聚居。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出版的《元丰九域志》上,就有白沙镇名的记载。白沙还是个大镇,人口达十四万之众,区域达237平方公里之广。历史上白沙素有“川东第一大镇”和“天府名镇”之美称。抗战时期又是“大后方文化四坝”之一。翻开一本本发黄的方志和地方文化史,白沙本籍和在此寓居的文人墨客很多,他们都留下许多优秀的诗文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江津文化重镇之一的白沙,成长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以“绿岛”文学社、黑石文学社、“也是文学”等社团为平台,团结聚合了较多的沙城作家和诗人。白沙有江津区第一个镇街级作家协会,协会工作可谓风生水起。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曾于2019年7月19日到白沙镇调研基层作协工作,在此召开了中国作协、市作协、江津区作协和白沙镇作协“四级”作协负责人座谈会。白沙文学作者在江津乃至重庆地方文学作者方阵中,称为“白沙作者群”。不过,有一件事令我虽说不上尴尬,但感触颇深。2014年8月8日,笔者与著名作家莫怀戚闲侃,一位白沙文友进门唐突说道:“感谢莫老师您将我们白沙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白沙码头》……”我当时就感觉这文友不仅没有读过此书,而且还有些冒失。莫老师回答说:“我的长篇小说《白沙码头》并不是写的你们江津的白沙,这里怕是没有这么多和这么好的故事哟……”我相信这话对于一个没有来过或只来过一两次的外地人来说,是很正确的。

白沙有深厚的文学富矿,文学富矿上面是肥沃的文学土壤。白沙的文学土壤有待于我们深耕细耘,文学富矿有待于我们去挖掘。白沙的文学富矿是纵向的,它掩藏于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白沙的文学土壤是横向的,铺陈于白沙镇钟灵毓秀的“一江一山一城一校”之上。一江指流过白沙城的波宽浪急的长江及其支流驴子溪等。江河万古流,岁月无尽头,故事何其多,堆满几码头。古河古渡古码头,渔灯渔村渔业者,是一部写满江歌渔谣的大全。一山指巴蜀名山、奇特的黑石之山。一土一石,一树一鸟,一花一草,都有诗情画意,堪称西部一绝。一城是白沙古镇古城及其城郊的村院村落。江滩巨石坝,建起一座城。吊脚木楼、四合庭院、祠堂庙宇、茶房酒舍,以及场馆会所、学府衙署等等。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商贾差役、三教九流,芸芸众生,他们在这个滨江古城上演出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一校指的是早前就有“川东四大书院”之一之称的聚奎书院,后来发展成百年名校的聚奎中学。莘莘学子,桃李天下,名家名流辈出,各行各业增光添彩。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城作家,生活的起点在小城,最先认知和熟悉的仍是小城,无限热爱的也是小城。小城故事多,充满苦与乐。古风古韵、乡风乡情、乡愁乡绪、相思相爱,多在本土,多在小城。我们首先应从深耕白沙文学的肥沃土壤开始,首先讲好充满白沙本土特色的故事,其次才能挖掘出白沙深厚的文学富矿,创作出具有白沙本土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

来源:华龙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