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13983|回复: 0

[人文历史] 白沙三口发现江津保存最完整最宏大古墓——乾隆嘉庆二品通奉大夫刘崇基

  [复制链接]

48

主题

48

帖子

14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4
发表于 2023-4-23 09: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IP未知 来自 保留地址
白沙三口发现江津保存最完整最宏大古墓——乾隆嘉庆二品通奉大夫刘崇基古墓考察记
谭蘅君

春暖花开,适合踏青寻幽探古。周一竟然没有开会,临时起意,与办公室刘老师一同驾车前往白沙镇三口垭游心山,探究乾隆嘉庆年间二品通奉大夫刘崇基古墓。刘崇基,字子峻,号景山,乃刘老师之老祖宗刘氏一族名人。

一、寻幽探古,三口牛心山有风水

春风拂面,阳光温柔。车出江津,上江合高速,在白沙下道,过驴溪大桥,上坡后右转,进入去三口村的乡间公路。路面窄,弯道多,但铺过水泥,较为平坦,车速也不慢。中途接上带路的刘老师的叔伯兄弟刘志培后,大约半小时到达三口场。在三口老场中部,右侧有一小巷,容易忽略。转出去后豁然开朗,几分钟就到达“邻母洞文化大院”。担心走错路,在大院桥边询问乡民,结果他们都知道游心山上的古墓,当地人称之为“花坟”,不仅是古墓装饰得很漂亮,在当地就像一朵鲜花,更重要的是刀工细腻,雕花精美。川渝地区凡是碑刻有雕花人物鸟兽的大坟,都称为“花坟”。乡民说山那边是坡陡,路烂,碎石多,未及硬化,车开下去怕上不来,告诫我们最好把车停在山顶电信基站旁,然后走路下去。这座山是由整块大石包组成,就像重庆人的性格,很刚硬。车道就铺设在石包上,路面陡峭。同行的刘志培告诉我们,这里是有名的寨子,旧社会一直是土匪窝。它东西南三面均为笔直的悬崖,只有北面略较平坦,易守难攻。车上山顶,几十米便走完水泥路,正准备下车步行,突然觉得机耕道并非不能行车,只是颠簸,路面凸凹,考虑刘老师已七十多岁,还不知终点何处,便大着胆继续前行。刚转过弯,山路突然笔直盘旋,异常陡峭,缠绕山间,犹如古代栈道。我们的心猛跳起来,同行的刘志培大呼起来:“这里起码有45度。”为了降低恐惧感,刘老师马上表示反对:“哪有这么高,最多30度。”于是两位族兄争论起来,车里一热闹,确实忘记了眼前身处险地。好在这陡直的路面已经用水泥硬化,在下坡和转弯的地方还做成齿形,车辆很安全下到半山,又变回机耕道。这里有两条岔路,一东一南,带路的人找不到方向了。于是停下车,刘氏两族兄往有房子的地方步行问路。很快遇到当地村农,辨清了位置。上车转左道,下到半坡,正遇一农人在路旁菜地里收割,马上询问游心山古墓,农民用手一指,说:“就在对面,你们把车停在下面变电器旁,下田湾,过田坎,爬上坡就到。”我们往对面一看,果真有一风水妙地,山如圆珠,四围如屏,山下水田如玉带环绕,万山丛中,竟有如此美景!车下行50米左右便到了变电器前,正好有一宽地,车靠左一停,右边菜花地旁,正好有一小路像一条胆怯的小蛇,爬行在菜花地里。

f6ddf9878962e9a4972554121d4f05cd.png

图注:民间叫牛心山,意思是小山像牛的心脏,描其形也。士林阶层叫游心山,意思是此地风光极佳,让人的心不仅可赏、可观,而且可游、可栖,是把游心山当成一幅山水画的意境来欣赏。


二、保存完好,清朝晚期重要墓葬文物‍

顺着曲折山路下行,左面是茂盛竹林,脚下不规则的青石小路旁长满野草,菜仔花五颜六色的香味营造着春天的意境。山路从一农家小屋前绕过,便下到田坎上,两旁水田在阳光下明晃晃耀眼。正值全国大旱,此地却水源充足,田里一派生机。走过田坎,斜着小路爬上坡,十几米就是一农家屋子,但破败不堪,泥墙损坏,早没人住。估计已搬到镇上或进城了。从这家屋角转右,经过弯绕的农家菜地小道而上,不到50米,就到古墓位置了。刘老师最关切的是墓前那对石狮子,他得到族人消息,说老祖宗的古墓还在,但已被盗墓贼掏空,贼人还想弄走那对石狮子。毕竟这狮子早就在岁月的风化中变成了文物。好在这古墓离公路尚远,当年修筑古墓时,先从后山开辟出一条通道,将墓石构建沿通道运来。修筑完成后,再把通道栽满树苗,几十年后,山林复原,长满树木,再想将墓构件盗出,已非易事。而山下水田,田坎窄小,水田过后又是陡峭山路。这样的交通环境,让盗墓贼望狮兴叹。站在墓地,发现一对石狮子安然无恙,一只蹲着,一只躺着,刘老师悬着的心马上落下,发出爽朗的笑声。每个石狮高1.7米,约一吨重,明显有搬动的痕迹。唯一不足,是蹲着的石狮面部略有残损,但带着伤,依然守护墓主,忠心可嘉。

134d369b7f7bcfefce8efdcbf47874f8.png
图注:这其中一只石狮,面部已经损坏,但雄姿仍在,头部和后背四周雕刻精美。
仔细审看,这墓地至少有三层台阶,每一层台阶下面均用当地出产的大青条石垒成,极为坚固,条石上长满青苔,每层台阶高度不一,第一二级台高略有一米,第二级台高约1.5米。最上层圆台最小,约16平方米。往下依次逐层扩大,均为圆弧形,形成以墓碑为圆心的放射状圆弧。由于此地风水极佳,新中国成立后原属刘氏族人的私人山林被收归集体所有,便有当地居民将死者复葬于平台上。从上往下,第一层台阶有一个新坟,较大;第二层台阶有四个小坟。往下第三层台阶为石狮所在,应该是古墓祭祀平台最底层,这层台阶最宽大,中间有老柏树,枯枝刺天,分列两侧,宽度2米左右,这是神道无疑。再往下应有石阶,拾级可下,祭墓时则沿阶而上。这样宏大的墓前三层圆弧形拜台结构,在川东山地墓葬中较为罕见。一是工程量大。二是占地面积大,三层台阶的面积约为800平方米。三是选址不易。普通人家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最上层圆弧小平台,应该是放贡品的地方,体现“事死如事生”的孝道意义。第二、三层拜台,是根据与刘氏墓主亲疏关系祭典时所跪位置。看完墓前祭祀结构,我们再看古墓本身。


3efefd889e1d3dbc97dc47e29de9c199.png
图注:站在第二层台阶远视墓碑,可见整个墓碑造型、封土和墓体外墙及第一、二级台阶。
整个古墓按照古代封堆式圆形建构,从空中俯瞰,呈半圆形,分内层和外层。内层是墓体,外层是墓墙,内外层中间有墓道,但墓道只限于左右两侧,墓尾没有连通,墓尾连接在绵延而下的山体上。按西南风水界说法,这是连龙脉。如果是皇家,则“凿山为陵”,可能整个山体都是陵墓,从中间挖进去做地宫,摆放葬品和棺柩。正前方石碑高度约6米6,宽度超10米,威严壮观。石碑两侧还有左右对称的封土及观道,加起来,正前方整个宽度超20米。墓顶设有重檐宝顶,瓦当墓楣,四柱三开间,八字墙两侧有墓志铭和石狮报鼓,鼓上分别刻有两条龙,对称缠着一书简。墓楣和墓梁上刻有人浮雕物花草等图案。虽然墓碑上少数墓构件已经掉落,但全部都散落在陵墓周围,有的就在封土上。猜想应该是盗墓贼所为,考虑到无法运走,最终中断盗窃行为。往后看,从前到后,半穹形墓长25米左右,使整个封土约呈椭圆形,面积约400平方米。按西南风水界说法,墓体呈长形,后代子孙长寿。这与北方陵墓封土呈圆形,体现天圆地方,略有区别。墓体与墓墙结构属传统“椅子墓”造型。所谓“椅子坟”,就是这个坟像一把座椅。地面的坟堆像主人,包围着坟的外层围墙,自后朝前作缓坡式降低,看上去如同坐在一把椅子上。这是一把非常豪华的椅子,非大族富家不能办到。算上墓体和祭祀台,古墓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与游心山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风水生态环境。这样的体量在江津古墓群里面算什么档次呢?以中国图书出版社2012年出版、由江津区文物管理所、江津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几水典藏》所录重要文物中的古墓为参考,里面有文氏墓(18页,约50平方米)、陈文炳墓(19页,分布面积272平方米)、刘洪泽墓(22页,墓体15平方米,拜台约33平方米,总计约48平方米)、石坝李氏墓(23页,墓体和拜台合计约65平方米)、长岗杨应才夫妇合墓(24页,50平方米),两相比较,该墓无论是只计算墓体还是加上三层拜台,在整个江津的古墓群来看,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从重庆墓葬来看,应该还有牌坊或碑亭,因三层台阶以下杂树丛生,不便行走,只能猜测原有的牌坊或碑亭为木制,在岁月的侵蚀中已化为齑粉。如果幸运的话,应该能找到当年牌坊或碑亭处的柱头基座。山下是一湾水田,从古代风水来看,应是泮池水,前方外面的塘河是风水中的玉带水。四周山体如圆形环抱,左高右低,恰应青龙高万丈,白虎低垂伏首情。山外面是塘河,再往外,则是滚子坪重重叠叠的山峦,为朝山。按西南风水界来看,非富即贵。如果复盘最初修建的墓地,可能是这样:墓正前方水田,当时没有隔成这样的细块,应该是蓄一湾大田,如大池塘,作为泮池。拾级而上,进入最初的台阶,两旁或有望柱,柱上有朝天吼,或者应该有木制牌坊。再往上,感觉较平坦一点的地方,应有享殿或碑亭。但多为木质,早已消失。继续向上,就到我们看到的第三级台阶,有神道、石狮和祭台。

26bbacef4f67d3e9aa86cea53b9758eb.png
图注:复盘后的古墓结构,异常宏伟气派
如果算上这些墓制结构里的组合,整个墓地占地面积就更宏大无敌了。而在古代来说,这些都是陵墓的组成部分。这样算下来,整个古墓有二十亩以上。墓地坐西朝东,乙山向辛。来龙由邻母洞的塘河由东向西绕前一圈,再绕北,从墓地后面西北方向流出,最后向北流入长江我们可以看看刘氏族谱上的墓图。

869bef997e23c955c280adea938d6612.png
图注:刘氏族谱所记牛心山所葬刘崇基与王氏曹氏墓的风水示意图。

这右水倒左,系正养向,堪舆界叫“贵人禄马上御街”。丁财两旺,名利显贵,发福绵远,忠孝贤良,男女高寿,房房皆发,三门九盛,并发女秀。地理中第一吉向。当年刘氏先祖择此吉地,应该非常满意。

e00920b31af0563f2a89ae4bf536f37b.png
图注:从卫星云图看,水田只是坟墓的泮池,蜿蜒而来的塘河才是在它前方舞蹈的朱雀。


78a8cb765dd48ed63c4b0d886e495045.png
图注:从卫星云图看,游心山被塘河曲曲折折地包裹,由东而南而西而北,墓地的来水和去水颇有讲究。

三、二品大员,墓碑文字已渐风化‍

整个墓碑是四柱四层结构,通高超过6米,恢宏气派。底座条石上雕刻着寿字纹,部分已掩埋在杂草和泥土里,条石上有青苔和剥蚀后脱落的痕迹。第一层是封门板,夹在四根大柱子中间,部分文字剥蚀严重,无法辨认;部分被水浸蚀变黑,苔草弥漫,加上石面风化损坏,少数文字难以猜读。三道封门板上刻有墓主姓名,从文字上可知:中间是男主,左右是妻子。中间墓板,上部文字已残损,结合可辨认文字和墓碑格式,应为:“皇清诰封奉政大夫、晋封朝议大夫,显考刘公讳崇基,字子峻,号景山府(缺)之(墓)。”奉政大夫和朝议大夫,是一种文散官的名称,奉政大夫清朝为正五品,朝议大夫清朝从四品,享受四品待遇。应该是两次封诰所为,所以墓碑上用词为晋封。

55ad2e93978a60537d4fa5d5ec6a48ad.png
图注:第一层封门,文字略现风化。

落款为男(刘)士鋆,(刘)士鏊,这是他两个儿子。孙字辈有刘清朗、刘清傑。还有曾孙等后人名录。左边柱子题词:“志(此字为猜测)先未竟,泉台犹望子孙贤。”小字为:“恩进士候选教谕姻愚弟杜介禄顿首拜。”“姻愚弟”三字表明双方关系,按理这是向亲家翁墓碑题词。杜介禄是恩科进士。教谕,县掌教学,相当于县教育局长,正八品。当然,“候选”一词,说明尚处于依法选用阶段,还未正式就职。右边柱子题词:“偕老有缘,琴瑟不因生死异。”小字为:“诰封通奉大夫刘公景山姻兄大人。”右边墓板,上部文字同样残损,根据墓碑格式猜读为:“皇清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故显妣刘母曹太恭人之墓。”落款与中间男主相同。右边墓柱上的对联多有残损,无法辨读。依稀为:“铭恩思鱼(此字为猜测)翼,(缺)时而荐馨香,永报千秋。”旁边落款为:“岁进士候选教谕姻愚姪唐克光顿首拜。”左边墓板,写着:“皇清诰封宜人、晋封恭人,故显妣刘母王太恭人之墓。”落款与中间男主相同。只是文字基本残损,只能猜测。左边墓柱与左边墓柱相对的句子为:“奉政荷龙章,惟(缺)故灵庇荫,常钟一脉。”很明显,墓主叫刘崇基,有两个夫人,一个姓王,一个姓曹。四柱三门外,左右是八字形向外各有一块碑,是刘崇基的墓志铭,但大片脱落加上青苔和风化,已无法连读,只有部分可连成断句。右边八字形外柱上题写的对联大字为:“悠也久也,终焉允臧。”旁边落款题词之人为“工部郎中营繕司行走姻愚姪龚启元顿首”。清朝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均设郎中一人,为正五品。龚启元还处于挂职“行走”,未最后确定。但已经有一定官级。写墓志铭者,落款为:“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加二级郢材袁方城拜撰,光绪六年庚辰岁孟夏月中浣。”袁方城,《江津县志》记载,江津人,咸丰癸丑(1853年)进士,曾初任翰林院编修,后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乃江津文化名人,曾是1875年续修《江津县志》(光绪版)的总编纂。后查刘氏族谱得知,刘崇基大儿子刘士鏊的长女嫁与袁方城的儿子袁锡麟为妻,袁家与刘家结为姻亲关系,故有为刘崇基写墓志铭一事。

da9b4c59f2fc91cbdebd53ce7a77f12c.png
图注:龚启元的题词和袁方城进士所写《祭大夫刘公景山姻佑大人墓志铭》右面碑刻,大半文字已脱落。

第二层与第一层之间有大条石作为墓门门檐,上雕人物鸟兽。第二层核心是四个颜体大字:“聚精萃灵”,左右雕刻瓶花,两端有石雕的翘角飞檐和屋顶瓦脊。


0aa2eb4f568d694b91e876661b8dec45.png
图注:第二层四个颜体大字“聚精萃露”及左右瓶花雕刻。

第二层和第三层之间,仍然有一块条石为楣,条石正中刻有二龙戏珠图,周边有云纹缠绕,栩栩如生。左边是天仙送子吹笙图,三位天仙腾云驾雾,前面一位女仙抱着一个婴儿,长带飘逸,雕刻流畅,云团生动,无风自鼓。后面两位男仙陪伴,对面是两位吹笙的乐者。右边雕五位人物,各有表情步态,但可惜部分头部已毁损。右边是人物市井生活图,意态悠闲,衣带飘飘,动态有韵。

19dc13ce2a673b433af30fe64830aebb.png
图注:条石正中,二龙戏珠阴雕,龙身龙头栩栩如生。


2d892eab6b731624acc012a5585a2610.png
图注:右边,四个人物市井生活图,步态生动。


1c31e42bf45f6f13a977250b05a25521.png
图注:左边,神仙送子图,衣袂飘飘,祥云翻卷。

第三层正中有两幅图,一是天官图,天官左手托笏,右手宣旨,长须飘飘,两只杏眼目视前方,方面大肚,雕工简洁,衣褶飘逸。唯一难猜的是:天官圣旨上是空白,与其他墓碑上的天官圣旨都有吉祥之语不同。二是龙凤交颈图。正中石板左右和下部是方形,顶部呈弧形,上阴刻“奉天诰命”四个大字,大字左右和上部环雕一条巨龙,龙身翻卷缠绕,顶部左右各有一只凤凰,右边的凤凰正与龙头交颈亲吻,神态悠然,气氛温馨,周围云纹,全部采用镂空雕刻,刀工极其细腻。龙身左右底部,还有两小龛,均为花树环绕的院落,颇有人间气息。

f5f422389eba029f067a4bd679ae495b.png
图注:天官造型和“奉天诰命”文字及周围龙凤交颈图。

两幅图的左右,仍有石雕的翘角飞檐和屋顶瓦脊,可惜已经掉落到后面的封土上,看不到图文。第四层是整个墓碑的最高层,它们之间的过渡只有一块倒梯形的条石,但这是雕刻得最有艺术性的地方 ,左右均刻有花树、回廊、屋瓦、石柱,可惜两边回廊里的人物面部已经损毁,无法看到表情。正中是一幅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场景图,仍然有部分人物头部损毁,无法猜测内容。

a6766cbff44c98a2c1a3188e52bc34fd.png
图注:这可能是神仙生活图,也可能是市井生活图,雕工精细,可惜我们缺少墓碑文化底蕴,无法判断它描述的文化场景。

顶部下端是向内斜的弧形石面,共有13个长形图案,有人猜想是花卉,有人猜想是巴渝地区道士画的箓符,没有定论。上面则是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左右各有鸱吻,青苔密布,寿字纹和云龙纹皆已模糊难辨。

四、查其族谱,两相印证概述平生‍

对照江津刘氏族谱,查知:第十世祖,确有刘崇基其人,乃刘宏烈第四子。族谱叙述文字为:“崇基,字子峻,号景山,行四(男子中排行第四),大行七(指加上姐妹)。原职候选州判。乾隆己酉年(1789年)九月二十五日午时,生于兴隆庄。施有渡田义塚。碑记附后。同治壬戌年(1862年),以次子报捐同知衔,候选知县,诰封奉政大夫。同治己巳年(1869年)四月二十四日午时殁于笋里十一都三甲,地名缵村,享年八十寿。葬于本里都甲,地名游心山。正穴。与王曹二夫人合葬。辛山乙向。光绪辛巳年晋赠通奉大夫。”刘崇基死于同治己巳年(1869年),属清朝晚期,距今154年。刘崇基虽有二子,但父子三人均无科考功名,可能只是秀才而已。《江津县志》未入举人、贡生、恩贡、拔贡、副榜、岁贡等名录。但同治壬戌年(1862年),次子通过纳捐钱银获得同知头衔,也就是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或市长,但这是头衔,最终是候选知县。刘崇基诰封奉政大夫,也是因为出钱给次子买官,次子官声不错,才追赠散官名誉,这让他可以按照相应官制头衔,制作墓地。他有两个夫人,大夫人姓王,二夫人姓曹,族谱上均有记载。大夫人王氏,是监生王成钟与夫人邹氏的次女,“乾隆丁未年十一月初三日亥时生于杜里四都六甲,地名艾家坝。清道光庚子年十月二十四日申时殁于缵村,享年二十三寿。葬于游心山,诰封宜人,晋赠二品夫人。生女一。适从九溙茂渭。”继配曹氏,是曹孝雍与妻子杨氏的女儿 ,“清嘉庆乙丑年四月初三日巳时生于笋里四都六甲,地名塔坪场。道光庚戌年九月十七日殁于缵村。年四十六岁,葬于游心山。诰封宜人,晋赠二品夫人。生子二,士鏊、士鋆。生女四,一适职员胡涵泰,一适监生周嵩寿,一适监生江淑业,一适龙锡荃。”两位夫人所得诰封与做官的次子有关,族谱对次子士鋆介绍为:“一名翔翰,号选三,字彥庵,大行七。清道光戌年三月十六日亥时生于缵村。同治元年报捐同知衔,候选知县。十一年加捐同知,分发贵州候补。光绪元年,加运同衔。又覃恩加三级,请追赠三代,诰封通奉大夫。引荐到省。五年己卯(1879年),署龙泉县。己丑(1889年),署清平县。庚寅七月十八日午时卒于县署。享年五十三寿。以士鏊公长子清傑兼祧(过继)归葬于宅右大山头。立乙山辛内向,辰山戌外向。”通过族谱可知:刘士鋆一共报捐两次,直到光绪元年,“加运同衔”,这是清代盐运使司或盐法道或辖盐务分司长官,掌督察各盐场,辅助盐运使或盐法道管理盐务。不久又走大运,连加三级,并追赠三代,于是刘崇基追赠通奉大夫,王氏和曹氏追赠宜人。光绪五年(1879年),做成都龙泉知县。光绪己丑(1889年),做清平县知县。这与江津进士袁方城的《祭大夫刘公景山姻佑大人墓志铭》断续的文字记载相同。其文字有“贵州补用同知,摄理龙泉县”。虽然只任知县,但官声不错。可惜没有后代,只得过继大哥刘士鏊的长子刘清傑,死后归葬住宅右边的大山头。刘士鋆的夫人是江津县进士李星槎的孙女,赐封承德郎李雅堂与妻子邹氏的第四女。“清道光丙申年十一月十三日亥时生于本里一都七甲。地名鹤山坪班竹林。诰封恭人,晋封二品夫人。丈夫刘士鋆死后,以刘清傑为继子。清光绪丙申年十二月初八日酉时殁于缵村,享年六十寿,葬于大山头,与丈夫合葬”,墓碑朝向与碑文同立。袁方城的《祭大夫刘公景山姻佑大人墓志铭》还有一些信息:刘氏讳崇基,号景山,字子峻。其先世由楚入蜀,家南川县。……公复由南川迁江津,居白沙之黑岩,族大祖德元公游庠食饩。祖依中公,国学生,考颢堂。……公行四幼而敦敏,觥觥吏修。年十九颢盛。……家政门庭之内,翼翼愉愉。后兄弟析居。……启家日益饶而名望亦起。公虽以勤俭持家……公输助救手千金。……余责也,遂移士馆。……墓志铭称赞刘崇基聪明好学,从小有出仕为民的追求,家庭和睦,勤奋持俭,救济他人,重视教育等。家族崇尚读书,大祖刘德元是秀才,次祖刘依中是国子监肄业的太学生。家族由湖北入川,先在南川县,后迁江津白沙镇。查刘氏族谱可知:刘德元为七世祖,刘依中为八世祖,均为读书人。九世祖刘宏烈,同样为太学生,诰封通奉大夫,其大夫人韩氏封为二品夫人,二夫人陈氏封为孺人,三夫人唐氏封为二品夫人。刘崇基为十世祖,次子为官。因此刘氏家族不仅雄富一方,还是书香世家,并有族人为官一方,世享封诰。《江津县志·附科目》记载七世祖刘德元(字纯仁)的亲兄弟刘纯泰却有功名,中举人,山西为官:“乾隆甲子(1744年)举人。”县志白话版补充为:“官至山西宁武府五寨县知县。”与刘崇基同辈的刘厚基也考中举人,《江津县志·附科目》上有记载:“庚中,河南消川、永宁县知县。”作为举人,曾任消川县和永宁县知县。其十五世祖为刘在芳,《江津县志》(民国版)记载其为县“视学”。民国六年,“呈准省署”,将聚奎高等小学改由“省立”改“县立”,该小学在民国曾被评为全省小学质量第一名,获300块大洋奖励。民国七年,在四川省议会改造中,刘在芳当选为第二届省会议员。

五、义塚义渡,碑记载其善行懿德

今天的江津人也许觉得墓主离我们太远,但如果说一件事,大家会觉得很近。1932年江津县准备成立四川平民教育会江津实验区,并创办江津简易乡村师范学校,需要征用土地。当时刘崇基族人将驴溪半岛上的义塚地和义渡地,租借给县政府创办乡师。这有刘氏族谱记载:“驴渡溪产业,一股旧为三甲刘氏施作义渡善举,每年将土租收入,充作修船打渡纳税等费,由三甲刘氏轮流掌管,历年无紊殊。民二十二年,由孔桢樵雨父子发起,会同商议,租佃与乡师校校长吴太仁,创办乡师学校。双方订立合同条约,一切修船打渡纳税等费,概由乡师校方面负责支给。一俟学校罢减时,方始收回成命。”刘氏族谱特别标注:“合约存有余手。”意思只能用于办学,否则收回土地。黎渡溪就是白沙驴溪河,蜿如一条玉条,与长江相连,将陆地隔为半岛,故称驴溪半岛。刘同汇,号孔桢;子刘植培,号樵雨。刘氏后人,十四代与十五代,刘崇基族人。他们将刘氏家族在驴溪半岛上的义塚地和义渡地等,租佃给江津官方创办江津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同时将义渡的开支一并打包给江津乡师支付。1934年江津乡师顺利迁入驴溪半岛新校舍。至此,江津师范百年校运,创造了1942年震惊中外的“抗日万人大合唱”奇迹,同时培养了上万中等师范学生,支撑了江津基础教育的一方蓝天,也产生了许多行业的杰出人才,如重庆市委副书记李明清、重庆市原副市长谢小军等。江津区内,从区委区府到各局行和各学校,江津师范毕业学生担任领导职务或骨干力量的情况比比皆是,对江津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背后,刘崇基族人功不可没。辛酉科举人拣选(清代谓在官员中选择任用)知县韩宝琛撰写了一篇《义塚碑记》,专门叙述“姻伯景山公”的义塚。“曾于置买田中择其山广土平者作为义地,俾死而无土可埋者,得以共瘗(掩埋)焉”。土虽一捧,但“死者得安”。刘崇基之所以捐义地为义塚,“吾亦行夫心之所安,而非示惠也。”但求心安,并非为做善事而行之,品德高尚。《江津县志》记载韩宝琛为举人,“保举知县,加同知衔。”文章后面附义塚地名,计有:“一在白沙镇外,地名灯竿坝。即龙川坪,摘有山土一坪作为义塚,四至界畔,俱竖有碑,其田土租息拨作义渡。“一在大桥场新房子后,仍作义渡。四至界畔,俱竖有碑。”胞姪刘士锳写有《黎渡溪暨洞子义渡序》:“设诸要津不为功,吾里黎渡溪与大江相表里,虽旧设义船二只,奈人众船寡,春夏水涨,争渡者屡至覆舟。是其汜滥横流,往来杂沓。有非一二舟楫所能济事者。沿溪而上有地名洞子,水漫洞盘时,渔舟估索,倾囊始许。先登小艇,孤撑临河,或思返驾。甚至就浅者摄衣涉水,就深者以衣涉水狎玩。如此,伤人必多。“吾叔景山子峻公(指刘崇基),目不忍睹,历有年矣。因于咸丰间捐金增渡,定为成规。水漫洞盘时,则移船相济。洞盘水退,仍归溪口渡人。君子谓:‘是行也,于黎渡可以济,永无载胥及溺(相率落水)之虞,于洞盘亦可以兼权,亦免望洋而叹之苦。诚一举而两全者,较之两义渡之设,不尤有功于人哉?’“爰叙颠末,用垂久远,俾后之起者,世世遵行,庶不负吾叔造舟为梁之厚德云尔。”《黎渡溪暨洞子义渡序》言语简洁,叙事清楚。黎渡溪旧有义船两只,一旦春夏涨水,则不仅渔舟索要高价,且上游洞子处多有伤人事发,因此捐金增加渡船。涨水时,移船增渡洞子。水退时,回溪口渡人,一举两全,永绝后患。另附载义渡田业:“龙川坪即灯竿坝田业一分,载粮四升八合,除摘出山土一升,作义塚外,取押佃九八色银贰拾两正,每年租谷拾石,即为义渡整船雇工之资。”大德必有厚报,刘崇基是一位富而有仁,捐金为民,解民厄困,也捐银为儿子索官,从而追赠三代的大善人,他的墓地所有石构件较为完整地保存在游心山,算是一种福报。作为一名江津师范毕业的学生,也享受了其后代奉献租地修建的师范学校的培育之恩,为是文,聊作回报。同时该墓作为江津保存最完整最宏大的古墓,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关注,完成江津区级和重庆市级文物申报。一是作为实物可以考查晚清江津地域墓葬礼制及习俗,二是其人物懿德可以作为一个群体的道德楷模,广而告之。如果作为江津家族文化来研究,则可体现刘氏家族的群体性格与文化基因,对研究江津整个群体的文化性格有帮助。

35dcbbfa82448c68c01f2454f366a380.png
图注:白沙镇三口乡以邻母洞和刘崇基古墓为中心,开发相关的文旅线路。

当然,如果作为文旅设计,可以将塘河、滚子坪和距此直线2公里左右的邻母洞组合成一条文化考查线路。邻母洞既是孝道文化典范,又有建文帝逃难时留下的皇联文化,加上自身独特的古洞文化与传奇文化(巨蟒和赤兔,见县志《邻母洞记》),与刘崇基的古墓文化、风水文化,可连成一条文化线路。而塘河对面的滚子坪自然风景区,加上塘河九曲环绕,从游心山绕其东南西三面而从西北入长江的溪河文化,充分利用塘河水波清澈,两岸绿树丛生,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特点设置水上活动,则足够游客玩乐整天,领略不一样的江、溪、山、田、洞、峡等奇、幽、清、秀之美,完成一条原生态的自然文化线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