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5188|回复: 0

[名人名企] 董和:清水太守垂青史——先锋名人廉洁故事【第二期】

[复制链接]

689

主题

689

帖子

45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55
发表于 2023-7-19 16: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董和,生卒年不详。据考证为今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人,董和家风和居官均清正,名垂青史,是蜀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受到刘备、诸葛亮推崇。成都武侯祠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以纪念蜀汉一朝的著名文臣,塑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供后世瞻仰,史称文臣廊。董和儿子董允,名列蜀汉四相,其塑像位于文臣廊第六位。
廉洁故事

他出生耕读世家,清白家风深植血脉;他出任益州太守,廉洁奉公美名远播;他连任蜀国官员,深受刘备、诸葛亮推崇。他就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水太守”——董和。

清白家风 养出文武全才
董和字幼宰。《三国志·董和传》详细记载了他的事迹。他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古代江津在正史有所记载的第一位历史名人,主要活动时间在东汉末年和蜀汉初期、中期。董和老家在今江津区先锋镇夹滩社区笋溪河边,地名为董家岗。董和的家族是当地富裕望族,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青少年时期,因东汉政治腐败,军阀割据,富庶的笋溪河流域成为多种势力争夺的焦点,东汉王朝鞭长莫及,百姓没有安宁之日。董和的家族不愿和这些势力同流合污,便举家迁往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市),延续了耕读世家家风。今天的枝江董市,便是为了纪念董和故居而得名。董和在耕读清白家风中,成长为文武全才。此时的东汉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官员多昏聩无能,又因四川资源丰富,奢靡之风盛行。董和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报效国家之志,决定返回家乡,拯救家乡百姓于水火。董和带着家眷迁往四川中部,定居在益州。益州四面楚歌,随时有被强邻蚕食的风险。益州州牧刘璋,昏庸无能,只好大力招揽人才,以寻求自保之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和进入政局。他先后被任命为牛鞞(四川简阳县西)、江源(四川松潘县西)长、成都令。

勤政爱民 百姓送“清水太守”
董和在益州任上,以倡导清廉著名。成都县所在的成都,在益州的管辖范围内,以资源丰富和风气奢靡闻名天下。尤其是经商的商人跟王公贵族一般,穿着华丽的衣衫,吃着精致的饭食,婚丧嫁娶的仪式十分复杂,花费巨大。董和刚上任,对这种风气十分不满,但他没有责怪益州的百姓,也没有处罚属下的官员。而是以身作则,在生活方面崇尚节俭,反对浪费,穿粗布衣服,吃普通饭食,为属下的官员和百姓树立了榜样。在他的躬身实践下,成都奢靡的风气逐渐得到遏制。成都的豪强大族害怕董和的严刑峻律,纷纷上书鼓动刘璋调任董和为巴东(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北)属国都尉。可没想到,成都上千位官吏百姓极力挽留,就连年老体弱者也相互搀扶着前去请命。在百姓的一再请命下,刘璋只好让董和留任两年,后因突出政绩和清廉品行升任益州郡太守。成为太守的董和,依然保持着清廉的作风。成都是西南最大的城市,周边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董和为了稳定成都百姓的生活,结交了不少少数民族的头人,与他们处理好民族关系,让少数民族也能在成都做生意,并坚决杜绝贿赂通关的事件发生。他时常对监管市场的小吏耳提面命,让他们必须廉洁自律,以发展商业、保障地方经济为中心,不收取百姓任何钱物。董和不畏强权、不附权贵、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鸣不平,益州百姓尊称他为 “清水太守”。益州牧刘璋的一个亲随,担任成都近郊官监镇税监,私设苛捐杂税以中饱私囊。董和查证后,刻意没有呈报刘璋,依据法律斩立决。等到事情处理妥当,他才派人上报。先斩后奏的董和,让刘璋想徇私枉法也无可奈何。在董和的治理下,益州成为天府之国的中心。

克己奉公 诸葛亮自愧不如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下益州。在诸葛亮的推荐下,董和连任益州太守。诸葛亮举荐董和的理由有两个:一是董和廉洁为民,善于治理各种政事:二是董和与境内少数民族讲信修睦,相处和谐。蜀国刚刚成立,董和悉心治理成都,保障刘备开疆辟土过程中,能够粮食充足,武备修整。刘备把董和当成曾经追随自己的徐庶(字元直),对董和言听计从。蜀国的政权巩固后,刘备晋升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丞相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董和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诸葛亮对他评价极高。董和能任掌军中郎将,诸葛亮认为是自己的万幸之事。他觉得董和办事周到,公正廉洁,能及时匡正自己的失误,与自己的好友徐庶不相上下。他还经常教导下属,要集众思广纳言,学习徐元直、董幼宰等人的聪明智慧和殷勤忠国的精神,这样才能减少过失。他还多次在文章中,褒扬徐庶、董和的高贵品质。董和为官20多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居住在寻常民房里,死后没有给家里留下半亩田产。诸葛亮去董和家中吊唁,见董家居然没有一石余粮。以清廉自矜的诸葛亮,自认不如董和廉洁。在蜀汉历史里,诸葛亮、董和、蒋琬、费祎都以清廉尽忠留名青史,被誉为蜀汉 “四英”。诸葛亮深受董和家风影响,教育子女要洁身自好。董和的儿子董允,与诸葛亮、郭攸之、费祎并称蜀汉四相。从董允的作为,更加体现了董和不仅才智兼备,在教育后代方面也很有心得。北宋治平年间,江津修建了文庙,董和作为乡贤入祀文庙乡贤祠。明清时期,文庙乡贤祠祭典得到全面制度化和普遍化,并与庙学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崇德报功,教化民众的功能。在江津历代文庙乡贤祠,董和一直被作为乡贤供奉,他的历史功绩和崇高品质,已经深入江津文化肌理。

来源:江津廉洁教育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