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698|回复: 0

[人文历史] 广兴乾隆老街:老江津最原始的模样

[复制链接]

657

主题

657

帖子

428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284
发表于 2021-4-7 10: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0?wx_fmt=jpeg.jpg

江津广兴乾隆老街
木头引火、煤炭烧,
土灶台上铁鼎锅里
熬制了两个小时的大骨汤,
细冒着油。
大锅里的水涨了,
一把抄手丢下去,
竟然没有下沉而是浮在水面,
盖上锅盖两三分钟,
比拇指略大的抄手,
皮儿透亮、馅儿微红。

0?wx_fmt=jpeg.jpg

个头饱满的娄抄手
江津区广兴镇乾隆古街区上这家娄抄手,
就这样卖了百年。
二十几个平方的店面一半是灶台,
另一半摆着四张餐桌,
木质天花板被灶火熏得漆黑。
一碗热气腾腾的娄抄手,
开启老街的烟火气。

乾隆古街从古至今逢二、五、八为赶场日

0?wx_fmt=jpeg.jpg

老街上的大块青石板路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穿过一个下穿石巷,便是古街的开端。修鞋匠选择了路口一处石墙角能晒着阳光的地方摆起了摊。“我这鞋扎口了,帮我补两下,我去喝碗茶,等下来拿。”老乡随随便便就把鞋留下,自顾自的去旁边茶馆喝茶。

古街路面由石板铺就,表面被磨得棱角圆滑,侧面和夹缝中凡是不太容易被脚步打扰到的空间都长满青苔。广兴镇古街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因而得名(清)乾隆古街区。长约300米,宽4米。入口位于广兴镇时化街,另一端到半岛渡河码头。

0?wx_fmt=jpeg.jpg

江津广兴乾隆老街上的老木屋

据广兴镇志记载,广兴场创建人姓幸,清代时期的武举人。乾隆十五年,当时广兴地区山清水秀,农牧业发达,经济繁荣,于是幸举人就与当地望族黄姓商议,修建一个场市。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因为命名,两家人还曾发生过争端。因地盘是幸族所有,最开始命名为“广幸场”,但是黄族有异议。最后是江津县令出面调停,改“幸”为“兴”。

从此后,每逢二、五、八为约定的赶场日。逢场时,有禽蛋、生猪、粮食等在市场交易,百业兴旺,沿用至今。

一碗百年抄手开启老街的烟火气

0?wx_fmt=jpeg.jpg
娄抄手的老板娘李宗茂20年前从父辈手中接过家传店铺

老街上的百年娄抄手是小朋友的最爱,老街上的娃娃最爱娄抄手,三岁的孩子一次都可以吃十个。二两才6块钱,已经十多年没涨过价。“听我婆婆说,以前他们卖8分钱一碗,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四、五十斤面。现在古街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平时不营业,只有赶场天才卖。
从头走到尾满眼皆匠人

0?wx_fmt=jpeg.jpg

裁缝匠李庆兰忙碌着为街坊领居赶制新衣

在店里吃抄手,能听见“哐哐哐”脚踩缝纫机的声音,娄抄手的正对面李庆兰正在抓紧缝制一条裤子。“我要赶回去做饭,你快点帮忙弄。”头发花白的张大妈催促着。她住在河对岸的半岛上,知道李庆兰手艺好,坐渡船过来赶场顺便把裤子拿来补。

53岁的李庆兰还是小女孩时就跟妈妈学了这缝缝补补的手艺,结婚后便省吃俭用,也是在一个赶场天,从商贩手里花50元的价格买了这台二手缝纫机,一用就是几十年。在自家门口开出一个门面,把缝纫机往街边一放就算是做生意了。“就是收几块钱手工费,赚不着钱,以前这老街上人多,遇上赶场天走路都要肩挤肩,现在老街坊大多搬走了。保留这个手艺,帮大家修修补补也算是一种情感维系。” 李庆兰说。

0?wx_fmt=jpeg.jpg

布店老板娘曹忠平手拿木尺等候客人光顾

搭配缝纫机的一张老木凳子,凳子脚用铁丝、铁钉固定了一圈又一圈,凳面磨得光滑。李庆兰没舍得换,说坐着舒服。这是老表姐几年前从老街搬走时,留给她的,是表姐当年的嫁妆。

不要看老街不长,街道两旁还有杂货铺、饭馆、茶馆、铁匠铺、布庄……街市有故事,巷里藏传奇,从头走到尾,满眼皆匠人。

一杯茶水1块钱亏本却也乐

0?wx_fmt=jpeg.jpg

老茶馆里除了茶香,四处还飘散着街头传闻

在古街上走一走,发现茶馆居多。有用盖碗的、有用茶缸,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桌子椅子都是6、70年代的老桌椅。茶水1元一杯,加水不要钱。

0?wx_fmt=jpeg.jpg

茶馆里摆龙门阵的老者表情各异

喝早茶的人把每一个茶馆坐得满满当当,有的8点就来喝茶,三五个人坐一桌,嗑着瓜子抽着烟闲聊。奇怪的是,到了中午12点左右,茶馆里基本没人了,大家默契的回家吃饭,下午也不再出来。

0?wx_fmt=jpeg.jpg

90岁的吴占清经营着自家的老茶馆

今年90岁的吴占清独自经营着一家茶馆,请了一位工人帮忙。老人耳朵不太听得清了,却喜欢坐在茶馆里听南来北往的人闲聊,尽管一句也没听清,他却洋洋得意,喝着茶揣摩着每个人的表情。“一杯茶水1块钱,逢2、5、8赶场才有人来,中午一过,就没人了。一天不到20元的营业额,还要开我1000多的工资,挣不了钱不说,还要亏。”工人说。

0?wx_fmt=jpeg.jpg

茶馆里的木凳被坐得油光发亮

吴占清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6个子女都在重庆、江津、綦江工作。我不愿意跟他们去城里住,还是我们老街好,有人情。”就像茶客们谈论的那样,这茶馆就像个据点,老街坊们有个隔三差五相见吹龙门阵的地方。

百米之间连接着这头和那头的生活

0?wx_fmt=jpeg.jpg

綦河两岸的居民靠渡船出行,每次收费5角

老街的尽头有个码头,100多米宽的河对岸,是一个居住这4000多人口的沿河村,来往需要坐渡船,在岸边吆喝一声,船家便把穿摇过来,不到十分钟两岸来回穿梭,赶场天是渡船最忙的时候。古街如同渡船,百米之间,连接着这头和那头的生活。

0?wx_fmt=jpeg.jpg

广兴码头上的渡船连接着綦河两岸的居民

置身古街之外,昔日喧嚣繁荣的古街,已处于钢筋水泥楼房的包围之中,这里曾经定格过来往商贩的叫卖,娄抄手的热气,老茶馆的闲谈……穿行在老街,咚咚的脚步声,从岁月的尘埃里涌上来的,是老街的昨天和居民的从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