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江津在线 网站首页 江津概况 人文历史 查看内容

重庆晚报原副总编辑许大立:我和江津有缘

2014-9-2 00:00| 发布者: 江津在线婷婷| 查看: 2622| 评论: 0

摘要: 许大立 之所以写下这个标题,只是想陈述一个基本事实,因为我自弱冠之年始,便与江津密不可分,如果说和江津几十年的分分合合是天意或者缘分,自然也不为过。 八月下旬,在游历了国内诸多城市之后,我又一次开始 ...
许大立
    
    之所以写下这个标题,只是想陈述一个基本事实,因为我自弱冠之年始,便与江津密不可分,如果说和江津几十年的分分合合是天意或者缘分,自然也不为过。
    
    八月下旬,在游历了国内诸多城市之后,我又一次开始了每年必不可少的四面山之旅。车上绕城高速,景色渐渐宜人,云天高远,满眼黛绿,屋舍零落,心境大开;车过李市,更有归乡之感,田园场坝,虽有现代气息,难掩当年风貌,老街依旧,石桥孑立,老黄葛树苍虬挺拔,忠诚地守候在通往我当年生产队的路口……
    
    往事历历在目,有如风景,从我的后视镜中一闪而过。人生每一步都潜伏着缘分,这种缘分会随着你的生命路程时时闪现,直至你的呼吸终止。比如我,在我1986年春使尽浑身解数几乎是挣扎着调回重庆以后,绝没想到几十年后会又一次回到江津,回到当年极度贫穷落后的山区,置下一间小屋,以躲避重庆暴虐的夏日酷暑,以准备在难得寻觅的世外桃源般的山村里安度晚年。而我和江津的合合分分,恰如同一对偶有歧见、失之交臂的友人,其情其谊,历久方醇。
    
    车过龙吟、蔡家、中山……景色越发精致悦目,在葱茏滴翠的色调里,有着大自然原色的那种纯净与洗练,青山与阡陌比邻,村落和民居散落,阳光泻下来,抬眼望过去,犹如水墨画,有如桃源境。而真正的惊叹乃从蜿蜒如蛇的四面山景区公路开始。记得1969年冬,我和一群满怀激情的知识青年组成的宣传队,曾坐着当年流行的解放牌大卡车,去头道河慰问伐木工人,那时的四面山原始森林已被砍得面目全非,而那条20多公里的泥泞山路,我们摇摇晃晃踽踽而行竟然走了整整半天。如今走在这条景区公路上的人们已经难以想象当年山路的艰难与险恶,两边郁郁葱葱的山峦沟壑复生出挺拔的森林,路虽曲折,却有看不尽的风景,浴不够的清风,让你神思清爽,意念飞翔,如入仙境。
    
    我与江津有缘,得感谢那个动荡的时代。
    
    1969年早春,组织上原本已安排我去大巴山区宣汉县最穷最苦的樊哙区插队,却因达县爆发武斗路断而搁浅,我在城里等待了整整半年。无聊至极时整日乘公交车巡视大重庆,最经典的路线是每天晚饭后由双碑乘车至牛角沱,再转车去朝天门,几乎日日如此,以打发那些无书读无娱乐无事干的日子。盛夏时节,我的一位高中同学突然来访,说江津县革委会宣传队正在排演歌舞剧《井冈山的道路》,苦于找不到男一号“江代表”的饰演者。因为我在重庆的一个大型宣传队干过,她觉得我很合适,就把我给推荐了。
    
    没有任何犹豫,第二天我就随她去了江津,去了驻扎在县城里一所民办中学大院里的宣传队,开始了我的江津生涯。对于我这个大城市来的男高音歌手,外形和嗓音都是没话说的,以至于这部戏在江津城里掀起了一股热潮,我自然也成了那个时代的小城明星。
    
    我在江津县城的那些日子里曾经红极一时,不过紧接着来的仍然是上山下乡,好在我在江津已经有了人缘,历经百般周折之后终于落户到了李市公社。由于我的名气,我被安排到了很好的生产队,淳朴的农村干部们居然敢于大胆使用我这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后代,让我能接近公社领导的核心层面,从而度过了在农村最艰苦最无趣的年头。
    
    尔后的经历不再赘述,我曾经在许多文章里描述那个激情而苦涩的年代,比如《真话》,比如《在春天里回望冬天》。也曾在《江津报》创刊十周年时,应邀写下有如当今微博那样精短的文字,标题叫做《江津人民对我恩重如山》,足以概括我彼时彼刻的心情与感念。
    
    天地玄黄,星移斗转,当我在人生路上走到这个接口,我方明白江津对我的影响已经化作我生命血脉中的一部分。重庆之大,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比如石柱之黄水,比如万盛黑山谷,比如武隆仙女山,甚至还有重庆周边诸如贵州湖北四川,避暑胜地比比皆是,我依然把江津四面山上的老四面场作为颐养天年的精神归属之地,是因为江津的山山水水已经融入我的生命与血液之中。
    
    可叹可喜四面山区历经四十年的改造与建设,已经摈弃了昔日的贫穷和苦寒,已经由矮矬穷变为高大上,如今正在拼力打造五星级的国家风景区,每每我驾车经过百看不厌的小洪海,驾车沿百丈悬崖蜿蜒而上,远眺192米高的望乡台瀑布,都会一次次停车驻留,用手机将美景拍摄上网,通过微博和微信传播出去,让无数人欣赏这些绝世美景,勾引他们发出纯真的赞美与惊叫。
    
    而我的度假小屋所在的老四面场,更是一个绝妙的去处。沿大洪海右侧小路下去,穿过一片密密匝匝的红松林,顺着平缓的山脊徐徐下行几公里,再钻过一个奇形怪状、非专业人士凿造的歪七扭八的山洞,你的眼前豁然开朗,昔日的老四面场即刻就到。说实话,三年前我决定到此地避暑,这条五公里的林中小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大山坡下开阔的视野,以及扑面而来的贵州高原的习习凉风更是助推了一把,让我和夫人当即打开了钱袋,把余生托付给了这片陌生而清凉的土地。
    
    老四面村有沁人肺腑的空气和宜人适居的环境,我最喜欢却是它的社会结构形式。村民沿街而居,多数就是四周的农民,他们有土地耕种,有山林养殖,有小店经营,你从自个的小屋里出来,满眼是生机勃勃的原野,到处有劳作走动的村民,可以和他们聊天说地,可以去他们的土地里寻觅你需要的一切,这种纯朴的社会形态让你感到放松与亲切。不像好多度假地将村民和度假者隔离开来,形成了和大城市一样的小区或者社区,也就大大降低了城市居民走进农村亲近自然的玩兴与乐心。
    
    老四面村的乡亲是淳朴的,淳朴到还没有受到商品经济的教唆与污染。我曾经独自一人径直走入一家街上的小店寻找吃食,小店没有营业,几个服务员邀我与他们共进晚餐,汤足饭饱以后我掏出50元付账,竟被礼貌地拒绝,拒绝的理由很特别:营业时间已过,您是第一次来本店,免单。我丢下饭钱就走,可爱的服务员居然追出几十米开外将钱塞回我的口袋。
    
    没有人介绍,因为买房我结识了村民曾庆才,因为装修我结识了居民周龙兵,想不到这两人成了我在村子里最好的朋友。每去必聚,每聚必欢。山里人的豪爽性格让他们各自的小店宾客如云,家中的厨房也是开的流水席,除了鲜肉、土鸡之类荤食,食材大多采自自家或本村的土地,新鲜、生态、无害,正合我的饮食习惯。夫人若不上山,我独自一人常在他们两家蹭吃蹭喝,脸皮一厚到底。
    
    就在那个雨后初霁的上午,曾庆才带着我沿着竣工不久的水泥村道驱车“巡视”四面村的山山水水。这个和贵州高原紧紧依偎的四面环山的村寨,果然名不虚传,方圆几十里碧绿金黄若玉镶嵌,巍巍耸立的古玄武峰,绵绵不绝的原始森林,峭立如壁的笔架奇山……有8000山民在此辛勤耕耘,满山的富硒水稻、玉米待熟,满耳蝉鸣鸟叫秋虫嘶嘶,不见城市里的喧嚣和粉尘,只有阳光、山风、绿树和你为伴与你谐乐。在路的尽头一个叫大石包的地方,我们竟和一位古稀老人吴怀书相遇,聊起来,方知他刚刚去给104岁的母亲李世文领了政府补贴,买了糖果零食。在老四面村里,耄耋老人比比皆是,百岁老人也不稀罕,除了他的母亲,还有文姓、吴姓两位101岁老人,据说至今耳聪目明,尚能操持家务,天天走路赶场。难怪,人们都把江津称为长寿之乡,而四面村就是当之无愧的长寿之村了。
    
    很对不住江津的朋友,今夏之初我曾随几位作家去了天地翻覆的双福新区和刁家、白沙、塘河一线,看见了工业江津、科技江津和现代农业江津的宏大场面,令人耳目一新感慨不已,此文原本也应该写写那边的大好形势。但犹豫再三,还是把笔触放在了僻远的四面山上,因为我看见了老四面村一带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诸多旅游经济的先行者相比,老四面村应该是发展慢了一点,但正是这个慢,给了它最好的机遇。所谓后发制人也。这么清凉的世界,这么富饶且原生态的土地,这么多没有开发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么多人迹罕至的森林和草原,如果保护好了,合理开发使用,它的未来或许会超过走在前面的兄弟区县,或许会走出一条自己的独特的开发之路。
    
    
    此刻我坐在我的小屋窗前,有贵州高原的习习凉风扑面而来,在20摄氏度的温柔气温里,一种快意由我的大脑向肢体自由地散发开去,散发向我的每一个穴位和神经元。雨后的雾霭和山峦扭结成一团,在大山与田畴之间组合成一组组变幻无穷奇异莫测的行走着的图案。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景物,恍若入仙境,却是人间。
    
    就在我撰写这篇小文的时候,好消息不断从山下传来,江津到习水的高速公路已经动工了,老四面村要升格为镇了,要建影视城和生态康复中心了等等,好多热衷旅游经济假日经济的公司和老板已经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说心里话,真希望发展滞后的老四面村急速赶上前去,却也希望它的美景不被破坏,它的淳朴不被损害,它的环境一如现在。因为,我是四面山的子民,我和它此生有缘!(作者系重庆晚报原副总编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