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2623|回复: 5

[区内媒宣] 区发布:“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津发展成就巡礼之石蟆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19 0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航拍中坝岛。谭文奇 摄

  位于江津西部的石蟆镇,是万里长江流入江津的第一大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渝、川、黔三省(市)结合地,距江津城区50公里,重庆城区100公里。幅员面积208平方公里,辖19个村居,人口10.3万。

  据《江津县志》记载:“石蟆自元末建镇,老街下场口坝边有一巨石耸立,形如蛤蟆,人们称为蛤蟆石,蛤蟆石前百余步,石缝中有泉涌出,泉水清洌甘甜,因泉美石奇而得名石蟆镇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石蟆镇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量质齐升,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4亿元。从一条老街,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蟆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华丽篇章。

从老场镇到示范镇
高速穿境过公路村村通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家园 谭文奇 摄



今年57岁的叶代树,工作在石蟆镇人民政府。每天上班,他都要经过石蟆镇上的一条老街,据他描述,这条街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人声鼎沸,5、6米宽的马路上到处是商贩和赶场的市民,全镇最大市集就在这里。

“那时从石蟆到江津要坐船、坐火车、坐汽车加上走路,需要整整一天时间,所以大多数人都在这条街上购买生活必需品,村里只有这一条老街比较繁华。”叶代树回忆,90年代的石蟆镇还是一个小镇,各村之间都是乡村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变成泥巴路,到哪里都特别不方便。

2006年,石蟆至羊石柏油路竣工,结束了石蟆境内无柏油路的历史,同年东溪村大桥竣工,关溪村大桥开工建设,也给石蟆镇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公路大桥的建设,推动石蟆镇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石蟆镇紧抓机遇,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公路建设300余公里、人行便道和生产便道178公里,实现了行政村通畅率100%,居民小组通达率100%,成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示范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罗汉寺水库 谭文奇 摄


“如今石蟆镇从一条老街,变成千米大道、橄榄大道、平安大道道道相通,两条高速穿境而过。”江津区石蟆镇党委书记刘迎春介绍,近年来,渝泸、三环(江永段)高速先后建成通车,石蟆以及望江高速路下道口相继开通,实现了从石蟆到重庆1.5小时;到江津、永川40分钟;到合江、赤水1小时。石蟆镇正通过不断完善的公路网建设,带动全镇产业发展,盘活石蟆旅游资源。


从泥房子到“俏院子”
宜居小镇美宜游古镇兴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雷竹园孙云惠 摄


石蟆镇六贡村下桥院落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栽满了花草;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农家小院;倒映在清澈的池塘中,别致的屋舍美景,这些景象让人不禁感觉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无穷魅力。

“如今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新中国成立后,我见证了家里的房子从泥房子变成‘俏院子’,农村的环境也从荒山野岭变成山青水绿。”说起新农村的变化,六贡村村民刘永彬喜笑颜开,1949年出生的他,不停感叹新中国成立后,家乡的变化翻天覆地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帮割谭文奇 摄


近年来,石蟆镇大力实施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将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把农业村落变成旅游新村,有效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清源宫李应方 摄


“石蟆镇生态资源丰富,不仅有山、水、林等自然资源,还有人文资源。”刘迎春介绍,石蟆镇立足本土风貌特色,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地,凸显生态、富硒特色,逐步建设形成了以清源宫古文化为中心,稿子——羊石——中坝岛生态旅游基地为据点,橄榄园、香蕉园、竹园、荔园等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一庙一岛四园”,集生态农业、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格局。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石蟆中坝村鸟瞰 张清善 摄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美丽甘庶林 伍红 摄


同时,依托生态、旅游资源,石蟆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坚持把推进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紧扣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近年来,大力发展香蕉1000亩、桑葚1200亩、花椒1135亩、柑橘565亩、雷竹3000亩、甘蔗5000亩、葛根5000亩。通过田园综合体、循环农业等模式,打造普旭竹园、小桥荔园为代表的田园生态观光旅游集聚地,形成了餐饮、娱乐、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激活了乡村旅游资源。怡人农业风光与乡村风景交织成了独特风情,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旅游,鼓足了农民“钱袋子”。


从无人要到有人偷
小小青果带来1.5亿产值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橄榄


作为重庆市命名的“橄榄之乡”,石蟆镇是重庆唯一规模种植橄榄之地,国内认证的“中国优质橄榄基地”。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销售难一直是橄榄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早在5年前,原本在外地价值不菲的橄榄,在石蟆却成了掉得遍地都是、无人问津的青果。淘家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何春梅回忆道,“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遍地的橄榄没人要,我们就跟农户商量,让我们摘了拿去电商卖,他们那时觉得没什么价值,就白送给我们摘。”

“没想到这一卖,效果却出奇的好,因为成本低,石蟆橄榄迅速打响了品牌。”何春梅说,石蟆鲜橄榄皮肉细嫩,清香适口,在互联网上销售持续“走俏”。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橄榄之乡 平凡 摄


在何春梅的带动下,原本滞销的橄榄,在石蟆被盘活了,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产业中来。据悉,今年石蟆橄榄种植面积达7万亩以上,年产量2500吨,自2015年至今,新鲜橄榄线上销量已达74万公斤,仅仅蜀津橄榄合作社入社农户226户,成员人均增收近3200元。

“普通的鲜橄榄在6块钱一斤,进行加工后的橄榄产品却能销售到20-50块钱。”刘迎春介绍,目前,石蟆镇通过农产品初加工,实现了生产橄榄干、橄榄糕、橄榄含片和橄榄饮料等产品,极大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为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石蟆镇合理引导村民种植橄榄、电商销售橄榄、企业加工橄榄。如今,富硒橄榄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20%左右,橄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凸显,石蟆镇橄榄综合产值达1.5亿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mmbiz.qpic.jpg

红糖熬制 万泽琴 摄   


有了橄榄的成功经验,石蟆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基调,强力推进生态特色富硒产业发展,成功注册“石蟆硒”农副产品10余种,创建绿色食品品牌15个,大米、葛粉、红糖、家禽、蛋类各种富硒产品供不应求。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面对取得的成就,石蟆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团结一致,踏实肯干。站在新时代的起点,石蟆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不断谱写石蟆建设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江津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主题

226

帖子

1866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66
发表于 2019-11-19 10: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江津发展成就巡礼之石蟆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84

帖子

220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220
发表于 2019-11-19 10: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好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73

帖子

70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04
发表于 2019-11-19 10: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保留地址
变化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

帖子

1136

积分

VIP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6
发表于 2019-11-19 10: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
石蟆越来越好了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85

帖子

44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46
发表于 2019-11-19 1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来自 保留地址
从老场镇到示范镇
高速穿境过公路村村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