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6014|回复: 0

[本土文学] 《江津往事第二卷》节选:江津有条“长寿溪”

[复制链接]

1047

主题

1068

帖子

725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258
发表于 2023-2-7 15: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巴渝名邑江津真神奇,百岁寿星特别多。

到 2015 年 12 月截止,在江津全区 150 万人口中,百岁以上寿星就有 129 位,占全重庆市 10%以上。江津是重庆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而且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寿星分布最均衡的中国长寿之乡。

其实,古代江津就是长寿之乡。在战祸连绵的古代,偏于西南一隅的江津,环境安定,少有战争,历为避乱之境;江津历史上五次移民,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之间的通婚,使得后代具有“远缘杂交”的遗传优势。江津自古以来多寿星,清道光《重庆府志·耆寿》记载各县长寿老人及百岁寿星人数。巴县 5 人,其中百岁 3 人;江津县 10 人,10 人均为百岁以上;长寿县 4 人,其中百岁 1 人;荣昌县 3 人,其中百岁 1 人;綦江县 3 人,其中百岁 1 人;铜梁县 8 人,其中百岁 1 人;安居县 6 人,其中百岁 1 人;璧山县 9 人,其中百岁 6 人;定远县 5 人,其中百岁 3 人;江北厅 2 人,其中百岁 1 人……清代三部《江津县志》以及《江津县乡士志》和民国版《江津县志》均对江津长寿老人进行记载。在封建社会里,长寿老人入史入志除了本身要长寿外,还要有其他的标准。光绪版《江津县志》的《耆寿》、《续·耆寿》篇,记载了当时江津“耆寿”者 30 人。这是当时最多的县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津真有些与众不同。江津人的寿命普遍较长。

江津有一条河流,溪以寿名,明清时期就叫长寿溪。长寿溪这名很响亮,远近闻名,直至民国时期都还叫这么叫,可惜后来不知什么人们原因忘却了它叫“长寿溪”的真名,而用其他名代替了真名。
江津长寿溪在那里?清光绪版《江津县志》“卷一·水道”中介绍了江津县的两条溪河。一曰:“长寿溪:源自感应坪唐家沟,会高洞。”二曰:“高洞:源自骆騋一碗水,经十丈岩至汪家沟,会长寿溪,入僰溪。长三十馀里。”江津县志上提到的长寿溪流域的地名感应坪、唐家沟、高洞、骆来山、一碗水、十丈岩、汪家沟等均在现在的江津区西湖镇,古长寿溪就是今天的西湖镇境内。

长寿溪发源于巴渝著名风景名胜区江津骆来山,流经感应坪、唐家沟、汪家沟后,在石马堰与高洞溪汇合,长约四十余里。长寿溪从源头骆来山开始,一直向北方流淌,直流到现江津区西湖场镇北端西湖大桥附近,汇入古称僰溪的綦江,汇入口当地人称为溪门口。这条古名长寿溪的河流,现在的人们不叫它长寿溪了,如不是地方史志的记载,现在人根本不会知道它原有这个美好的名字。现在人有叫它高洞溪的,有叫它溪门口的,也有叫它汪家沟的,其实,这都叫对了一半。这条溪河古时为何叫长寿溪?探究原因,想必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里生态环境特好、农副产品环保而且丰富。长寿溪流域土地肥沃,特产丰富,浇灌方便。熏风吹绿野,桑荫满阡陌。

这里自然风景美丽如画,所以就成了一块神秘的风水宝地。在长寿溪下段即现在叫溪门口段,正与僰溪汇合。僰溪又名南江、綦江。此处两河遥合,波宽水浩,景色秀逸。明代翰林学士、太子太师、工部尚书江渊曾有诗赞曰:“僰溪遥合大江流,浩荡烟波送白鸥。暮雨半衰移浦内,夕阳一线挂滩头。鱼穿柳絮好沽酒,竿拨桃花懒系船。圣代只今召隐逸,何须频下饵文钩?”此青山绿水,翠竹成行,“鱼穿柳絮好沽酒,竿拨桃花懒系船”,是一个富庶之地。其中段和上段,便是“涓涓澎湃,百折滩回”。长寿溪畔盛产水稻、小麦、红苕、高粱等。由于溪水常年不断,且呈梯次,浇灌方便,因而所产稻米、小麦、玉米等产量高、品质好。两岸还盛产柑橘、桃、李、梨等水果,其品质仍为上乘。百姓能在此安居乐业,犹如生活在一个康乐祥、与世无争的世外养生桃园之中。传说,常吃这里生产的粮食和水果,就能长命富贵,而且康宁有德。还传说这些粮食和水果都是神饴仙果。其实,是因当时科学不发达才有这么一说,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是因这里生产的食品与水果中含有一种叫硒的抗老微量元素,正是所谓的富硒农产品,才使人长寿。

长寿溪发源地骆来山感应坪更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神奇的地方。这里古属四川重庆府江津县杜里四都一甲。感应坪又叫感应峰,当地更多人则叫它为赶一峰,它是风景名胜区骆来山的核心景点之一。相传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命令二朗神在天亮之前赶拢 100 座大山在此建造龙王宫殿,若龙王宫殿建成,此处将是汪洋大海,此处百姓将变成为水中鱼甲。二郎神用赶山鞭拼命抽赶,当赶拢 99 座时,自己已筋疲力尽,他便打了一个盹。这时的土地爷为了拯救山下的百姓,便装鸡叫,二郎神以为天已亮,便把最后一座山丢下,自己便变成了后来的感一峰。这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便把土地爷罚立在骆来山上。千万年后,土地爷又变成两尊巨大的石壁。又过千百年,两尊巨大石壁又变成了长命万岁的石老妈、石老爹。这虽是一个传说,但也反映了当地人对长寿的向往。

到后来,此溪河除名儿发生了变化外,其水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革期间,由于大办钢铁等,造成乱砍滥伐,其源头感印坪和两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水流减少。因而时常断流,被当地人称为了“干河沟”。农业学大赛时,又在上面开发建设小电站、小堤坝和人造梯田等,大量采石开山,后来这些又多被废弃。从源头感应坪到溪门口,原有四处过溪跳登,现也变成四座石桥。不过,这里的生态现在又开始好转。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生态的意义,对这些地方实行退耕还林。人们开始自觉保护溪河,这里又开始变得山青水秀。这里的人们又开始康乐长寿起来。近些年来,这里曾出过多位百岁老人,前不久才去世的就有两位,他们分别是 102 岁的刘应芳和 101 岁的郑扈氏。现在还健在的 90 岁以上的老人更多。比如郑刘守,94 高龄了,身体仍很硬朗。熊明昆老人 93 高龄,身体好,还能干活。这些长寿老人都笑着开玩笑说:他们是沾了这河流的光。

古代江津还出多位长寿官。这也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明清两代朝廷钦赐长寿官本来就少之又少,江津不但多,出了五名,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这五人中,有四人出自郑氏一门。郑氏父子四人皆被朝廷钦赐为长寿官,当时天下皆惊。长寿官是明清时代的一种官名或官衔,常简称为“寿官”。是在明清时代的养老制度中,由地方推选并经皇帝恩诏颁旨,授予长寿老人冠带的一种名誉头衔。按照明清时代的制度,这是个虚职,是一种荣誉。主要是为奖励长寿并“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寿官有官帽和官服,主要是八品或九品,也有七品、六品和五品的,但为之极少。寿官虽有官帽和官服,但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明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不同时期,对年龄、选择条件、奖励物品都有所不同。由于寿官称号只在皇帝恩诏颁布时才得以下旨恩赐,所以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 19 次。寿官的条件主要是年龄,其次是“德行著闻,为乡里所敬服者。”明朝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要活到八九十岁,很难,也很少。当时一个县,七十岁以上的人多只几十人;而八十岁以上的就更少。寿官通常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评一次,加上要求特严,评选流程很复杂,并且常常涉及很多因素。首先要经过乡里、同宗之人、士大夫推举,再由官府衙门推荐,再参报朝廷评审。明朝三百年,全国累计只有几百人被钦赐为寿官。所以,被评为寿官是一个县都很荣耀的事,对被赐者来说,殊属难能可贵。江津有五人被明代朝廷钦赐为寿官,而五人中,郑氏一门四寿官,可谓全国罕见。

光绪本《江津县志》“卷六·明”记载:“郑永宽,字大亮,宏治(弘治)戊申大旱,宽出粟壹千石赈贫乏。奉恩授七品服。十七年,复旱,子越宗、泰宗、兴宗各出粟柒百石助赈,三人俱恩例冠带。邑令王仪匾其堂曰世义堂。进士邹双山有诗赞。”清末《江津乡土志》“卷三·地理”篇曰:“郑氏世义祠,在县东南一百里黄泥场,内供明五品寿官郑永宽父子。奉勅建祠。”郑永宽是江津县骆来山黄泥场人。他及三个儿子郑越宗、郑泰宗、郑兴宗都被明朝恩授为寿官。

弘治为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明宏治(弘治)年间皇帝有两次恩诏颁布:一是弘治五年,一是弘治十八年,郑永宽是弘治五年被朝廷恩授这长寿之官的。《孝宗实录》六十一卷载“弘治五年三月戊寅册立皇太子诏”曰:“民年七十以上者,与免一丁侍养。八十以上者,有司给与绵布二匹、绵花二斤;九十以上者,给与冠带荣身;仍一体优免一丁侍养。”显然,江津骆来山人郑永宽属“九十以上,给与冠带荣身;仍一体优免一丁侍养”者。

郑永宽的三个儿子郑越宗、郑泰宗、郑兴宗中是弘治十八年被恩赐为长寿之官的,此时,其父郑永宽已驾鹤仙游。《武宗实录》卷四载:“弘治十八年八月丙辰上两宫尊号诏”曰“军民之家,有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八十以上者,仍给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其男子八十以上,为乡里所敬服者,加与冠带,以荣其身。”显然,骆来山人郑永宽之子郑越宗、郑泰宗、郑兴宗属“其男子八十以上,为乡里所敬服者,加与冠带,以荣其身”者。

清代著名诗人,进士邹双山曾题诗赠赞郑氏父子四人。诗曰:“熙攘尘情计利真,君家尚义许谁伦。父曾红粟举邻火,子更奇资拯世沉。簪笏当年承眷宠,箕裘奕叶必峥嵘。恩膏此际民难谖,漫联与情颂德音。”郑氏家族在西湖镇的骆来山黄泥场一带是大姓宗族。黄泥场花蛇凼有一宗祠,曰松竹祠,是元末由江南徙蜀的郑氏族人的祠堂,故又称郑松竹祠。祠后有诰命夫人墓。郑氏族人来此已 700 余年。郑氏族人的先祖曾同居十世,奉旌义门。

迁蜀的郑氏族人于黄泥场所建祠堂,则称世义祠。綦河岸,郑氏家族共有五座祠堂,世义祠为总祠,松竹祠为分祠。难怪明代的江津知县王仪对郑氏赠匾曰“世义堂”。江津县另外一个被明朝恩授为长寿之官的是王朝佑。光绪本《江津县志》“卷六·明”记载曰:“王朝佑,字廷杰,太学生,邑大旱,输米二百石,赈济。奉恩赐寿官。”对此王寿官,还没有发现其他新的文字材料。江津山之魂、江津水之韵、江津风之淳、江津物之珍,孕育了江津这个长寿之乡。大山大水美江津,历史悠久孕江津,人文荟萃育江津。江津能成为长寿之乡,有多种因素,通常说江津是生态之乡、是富硒之地、是实力之区、是和善之城、是养生之域,另外医疗卫生助长寿,体育运动助长寿,文化活动助长寿……总之,江津大山大水,气候宜人,水土养人;得山水之利,物产丰富,犹以山川山水为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津地域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条件,造就了这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淳朴厚善、尊老倡孝的民风民俗,豁达乐观、宽以为怀的人文心态……所有这一切,成就了长寿江津的源远与流长。

(原载《红岩春秋》杂志,2016 年 1 期,原名《长寿溪,长寿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