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244|回复: 0

[本土文学] 文学作品《吴芳吉的诗歌人生》,作者吴泰瑛

[复制链接]

690

主题

690

帖子

455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58
发表于 2023-2-8 08: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5486bfc434e92014c3e5b0a7655f5fd1.png

吴芳吉的诗歌人生
吴泰瑛
吴芳吉(1896年—1932年),江津德感人,字碧柳,自号白屋吴生,世称白屋诗人,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婉容词》《两父女》《巴人歌》等代表作深入人心。《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吴芳吉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先后受聘于长沙明德中学、周南女子学校、湖南长沙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江津中学等名校任教。1929年参与创办重庆大学。吴芳吉钟情于诗歌,世上罕见。他对人民赋予的“白屋诗人”的称号格外看重,他曾给学生周光午说:“今后我去世后,墓地选在聚奎校园的梅林,墓碑上只写“白屋诗人之墓”。许多人都不理解为何墓碑上没有诗人名字,而只有“白屋诗人之墓”六个字。那是没有真正理解吴芳吉对诗歌的酷爱,他的人生如诗,诗如人生,他就是诗的化身,他看重“白屋诗人”的称号胜过自己的姓名。

艰难中追逐诗人梦想吴芳吉从小被誉为神童。在他13岁时,写出以诗论文、豪放严谨、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老师赏识,印发全县。1910年,以卓尔不群的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学校,在校期间,吴芳吉结识吴宓,成莫逆之交。1912年因他声援、抗议被美籍教师无理辱骂的中国同学,并张贴《讨校长檄》被除名离校。次年他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家,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在回家三千多里的途中,吴芳吉了解到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在遭遇人生残酷打击后,吴芳吉经受住了心灵的煎熬,重新调整好心态,决定提笔写诗文反映民生疾苦,艰难旅途中追逐诗人梦想。吴芳吉创作诗歌始于1913年,17岁的他与诗歌结缘。从清华回川后,吴芳吉一边找工作,养家糊口;一边潜心读书、写诗。从吴芳吉的日记、书信中的记载可知晓他夙兴夜寐,宵旰攻苦的学习精神。吴芳吉阅读了《老子》《庄子》《杨子》《新序》、顾炎武、龚自珍、黄遵宪以及南社、东社诗文集等;通览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但丁、莎士比亚、丁尼生等人的著作;批读了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哲学家、作家康德著的《人心能力论》等书籍。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是吴芳吉成为著名诗人及教育家的底气与根本。人生的阅历、读书的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和动力。吴芳吉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创作出《归家感怀》八首七律诗及七十首纪行诗,并将诗稿寄给清华同窗好友吴宓。吴宓大为欣赏,认为吴芳吉有诗才,并立即回信:“细绎足下诗,与古人则近陆放翁。蜀山蜀水,天付诗人受用久矣......尊稿反复诵读,多已成颂。其情哀,其节壮,其词丽以则,其意深而远。知足下迩来所进益深,险且艰难,所以磨炼英雄,亦以成就诗人。……嗟乎!碧柳,吾辈生今之世,即不以诗文自显,又焉能负此时势乎?”同窗好友的鼓励和期望,使吴芳吉勇气百增,坚定立志写诗,将自己的才情倾于笔端诗篇。

不辞辛劳创作诗歌吴芳吉与诗歌结缘后,除了以精力之半养活家人外,其余的事便一切放下不顾,以牺牲于诗。他说,宁肯饿死,而得些诗,不肯饱死,而无一诗。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全国,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任教;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他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一边不辞辛劳创作诗歌。1918年秋,吴芳吉经友人赵鹤琴介绍赴叙永县永宁中学任国文教师,在教学之余常去当地婉容墓凭吊,产生了《婉容词》最初的构思。1919年,吴芳吉任教上海中国公学兼《新群》诗歌编辑,旧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夫子生辰这天祭孔,他夜醉后不能寐,一夜写成《婉容词》。当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兴起,吴芳吉在《婉容词》《两父女》等诗歌创作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他从内容到形式,都敢于抛弃成见,推陈出新;主题上突出诗歌的人民性,语言上华实兼美,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以独具魅力的白屋体诗,轰动全国,震惊诗坛。1242字的《婉容词》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引起了人民的共鸣,从上海到全国都掀起了背诵的热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常常是泪流满面,倒背如流。著名的革命家徐特立聘吴芳吉到周南女子学校任教时,女生们躲在树丛后,唱起《婉容词》表示对先生的欢迎,可见此诗已经深入人心。在湖南长沙五年的时间,吴芳吉除了在明德中学任教,还兼任周南女校、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超负荷的工作量透支了他的身体,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寻诗、作诗。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一是读万卷书,以充实创作的底气;二是游名山秀水,在大自然中寻找诗篇;三是做百首诗,有写景抒情的山水诗,如《爱晚亭》《五里堤》等;有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灾难的,如《北门行》《南门行》等;有歌颂英雄豪杰,赞美革命烈士的,如《两墓表辞》《蔡忠浩之死别》等;有反映校园生活,谆谆教导学生做人的,如《西园操》《寄答明德十七班诸君》《论诗答湘潭儿女》等;有怀念友人的,如《答雨僧兄奉天》《志武梦中归》等。1925年9月,吴芳吉应聘到西北大学任教。古城、古风、古道、古人激起了芳吉先生创作的情趣,他一边教学,一边考古,一边赏景,一边作诗,接连写了《浴华清池莲花汤作》《骊山谒秦始皇墓诗》《访未央宫故址作》《咸阳毕原瞻拜周陵纪游》《杜曲谒少陵先生词》《丙寅元旦率题》《玉姜曲》等十三首诗。第二年4月中旬,内战史上的西安围城开始,前后历时二百多天。即使面对饿殍满地,面对死亡的威胁,吴芳吉哪怕饿得奄奄一息,也在读诗、写诗,他在《答西北大学讲师希士脱克夫》诗中写到:“读破但丁荷马书,每话人天气色愉。”其间,吴芳吉共创作《壮岁诗》《围城》《百战》《民国十五年中秋后二日粮绝》《答西北大学讲师希士脱克夫》《叠歌》《出门书所见》《长安野老行》《哭柳潜》《报邓褵仙先生之聘》《归途》《秦晋间纪行》等三十二首诗。三千多字的《壮岁诗》,是吴芳吉三十岁生日那天,含泪和墨,一气呵成。在生死难料之际,诗人珍惜的是家书和创作的诗歌,诗曰:“家书三嗅虔锁钥,诗草百篇秘囊橐”。并留言:“倘有不讳,此为最后一息。”诗歌主题反映了长安围城之战给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牺牲,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在结尾处追忆童年,遥想父母、妻子、儿女,不忘为儿、为夫、为父之职责,抒发了亲情之恋。1927年9月20日,吴芳吉赴成都任教,沿路所见所闻所感作诗《赴成都纪行》二十四首。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他以身示教,创作了《蓉城二友歌》《题采芹画集》《浣花曲》《固穷行》等诗歌。成都大学,成大校内外喜爱诗歌的人极想阅读芳吉先生的诗歌,他们开始是互相抄写,一睹为快,后来觉得传抄极为不便,便拜托吴芳吉朋友张采芹将吴芳吉的诗歌付梓印刷厂。吴芳吉挤出时间选诗、校勘,并附上年表,诗集取名《白屋吴先生诗稿》,一共印了两千册。寒假期间,吴芳吉回母校聚奎中学写校史。在紧张地编辑校史的时间里,吴芳吉还写诗三十一首,统名《还黑石山作》。又为学校写《聚奎学校校歌》等,抒发了吴芳吉对母校的热爱,对老师们的怀念。他还为儿女写《家训诗》。1930年在重庆大学,吴芳吉任中文系副教授兼主任,并作《渝州歌》(二十五首)、《渝州喜逢文通》等诗。1931年,吴芳吉回江津中学任校长,虽然繁忙劳碌,但他坚持夜以继日拼命地创作诗歌。他创作的《家书日歌》《江津县运动会会歌》《几水歌五首》《别白沙油溪少年》《闻羊生儿作》等,深情地感染每一位学生。他以诗歌为灵魂,以教育为生命,以诗歌的真情教育学生。

以诗为武奋起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消息传到江津中学,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立即亲自敲响校钟,全校师生在操场集合,沉痛地宣布了这一国难的消息,满腔愤怒地控诉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师生们无不声泪俱下,义愤填膺。1931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吴芳吉创作诗歌《民国二十年大总统孙公诞日,在江津县中学水陆游行会作》,组织师生进行抗日水陆大游行。他亲自写《抗日歌》: 日军占我沈阳,有何可商?有何可商?   剑及履及赴东北,鲜血头颅相将!   此仇不报任彼苍,枉在人间走一场。   不忘,不忘永不忘,日军占我沈阳!歌词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谱成曲教学生传唱。师生们先在城内游行一周,不时有群众加入游行队伍。家家户户扶老携幼直奔江边,一致和水上师生们同呼口号:誓扫倭寇。这一奇观对唤起民众的抗日激情起到了巨大作用。1932年1月28日,日本企图占领上海,“淞沪抗战”开始,吴芳吉天天看报章杂志,一直关注前线每日战况寻找素材,他想讴歌蔡廷锴、蒋光鼐奋勇歼敌,保卫上海,保卫领土的无畏气概;一直在构思如何写诗反映这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的历史画卷,号召人民同仇敌忾,用血肉之躯筑起万里长城,将敌人统统赶出国土。吴芳吉认为:“抗日之情重千斤!”在忙碌之余,他一气呵成完成了长诗《巴人歌》。这首诗以淞沪抗战为背景,以十九路军翁照垣将军坚守吴淞炮台,沉重打击日寇的英雄事迹为内容,塑造了“三千子弟,征衣未浣血斑斑,银枪斜挂气轩轩”的满地英雄胆的伟岸形象,刻画了以胡阿毛为典型的觉醒了的人民群众与军队同生共死的浩然正气。1932年5月4日,在重庆青年会组织的活动中,吴芳吉为听众朗诵、讲解新诗《巴人歌》时,全场鸦雀无声,场中一片肃然。讲者感慨悲歌,听者激情澎湃,无不动容。吴芳吉没有想到:这是他的绝笔诗,是他生命最后的绝唱。当天返校的晚上,吴芳吉已感身体极度不适,他仍振作精神,召集全校师生,为大家朗读《巴人歌》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当他刚朗诵了“巴人自古擅歌词,我亦巴人爱《竹枝》。《巴俞》虽俚有真意,巴水东流无尽时。”几句时,体力已不可支,身子摇摇欲坠,晕倒在讲台上。五天后,吴芳吉终因严重透支生命医治无效而英年早逝,时年36岁,最终用生命铸就诗歌的辉煌。

(来源:江津文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