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3767|回复: 0

[名人名企] 1935年红军长征时 陈赓杨得志护送伤员 来过江津四面山

[复制链接]

1335

主题

1368

帖子

908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88
发表于 2023-4-3 16: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349c-60400eeb68f71b32029c803e928a4998.jpg
红军疗伤院旧址
2378-4fe01e280f7a33ec409e7489a4321d25.jpg

85e9-cc4063658a8e4fd3980b5c4ac15db8d8.jpg
杨得志

□舒德骑
到过重庆江津四面山的人,都知道那里有座“红军桥”,还有个“红军寨”。可是,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见到“红军桥”“红军寨”,再听说陈赓、杨得志长征时也曾来过这里时,心里都不免犯嘀咕:红军长征时根本没到过江津,陈赓、杨得志又怎么会平白无故来到四面山呢?这恐怕是江津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进行的炒作吧?!
揣着这个疑问,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笔者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山民,查阅地方党史和县志,并专程到贵州土城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重庆三峡博物馆等地求证,解开了这个谜团。
6页发黄残破的纸片 藏着一个惊人秘密
四面山位于川黔交界处的大娄山余脉中,这里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植被丰富,但由于山高林密、山路崎岖,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中。
在四面山洪海湖深处,有个洪海村。2005年夏天,村民唐安华的儿女,请来匠人修葺祖上留下的老屋,准备开办一家农家乐。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藏匿了60年的惊人秘密,却意外地重见了天日!
7月27日上午,唐家在修整旧房时,发现在灶房烟囱旁老墙缝深处,竟然藏着一包东西。这包东西用油纸包裹、麻线捆扎,已满是蛛丝尘灰。他们打开一看,包里既无金银首饰,也无房契地契,只有6张残破发黄的纸页。小心展开这些纸页,上面的字迹依然依稀可辨,全文966字。唐家人请人仔细辨认,这纸页的封面上写着(节选):
我们七名红军是陈远明、吴贞和、廖永江、彭迁高、杨玉生、张光荣、周永和等。有四人是三军团,三人是一军团,都是一方面军战士。一月二十七日土城战役激战一天一夜,我方伤亡严重,上级决定大部队立即转移,上级指示伤员分头转到后方。组织上安排陈赓、杨德(得)志把我们七人转到温水方向隐下来治伤。在温水碰到一个老乡,他有两个亲戚朋友在飞鸽洪海居住。老乡说:到那边安全,陈、杨二人决定,找八个老乡抬送。白天休息,行了两个晚上才到飞鸽镇子陶炳兴家。
在陶家休息了一天,……晚上就送我们到四川唐树田家,唐老人有个儿子,叫唐安华。……唐父子每天换着给我们送米、送菜、送药。国民党到处抓捕红军,干部团的陈赓、杨德(得)志同我们在庙里过了一个春节。唐父子给我们送来白酒、猪腿、汤元(圆)、白豆腐。
过了春节,陈、杨就赶回部队。走时陈、杨在山寨岩子里开了一个会,七名战士有四个党员,成立党小组,廖永江任组长。到四月五日,大多数同志伤也治好,组织决定返回部队。只有吴贞和同志伤还未好,组织决定把他留下医治。我们七人历时六十多天,唐老人一文钱都不要。……组织上再三感谢,故写下此文字依据,留给唐老人保存,组织查证!地点:洪海唐树田父子家中,党小组全体同志通过。组长:廖永江 三五年四月五日晚
5页正文外,另有1张附页。吴贞和地址:温水区五保一甲小地名娄底新店子。一九四三年八月十五中秋。
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68岁的老人唐安华。
专家给出权威结论:
确实是红军伤员留下的
“哦,我想起来了!这些字条是当年红军伤员留下来的!”望着这些纸页,唐安华唤醒了儿时的记忆,“当时我只有8岁,经常给那些红军伤员送饭、送药,他们还给我讲过不少打仗的事呢。他们临走时留下了这些字条,我确实不知道,我父亲唐树田也从来没告诉过我。”
“这些字条真是红军当年长征时的伤员留下的?”人们议论纷纷,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就传遍村社。
四面山镇的文管员听说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在征得主人同意后,他将这些字条送到了江津市文物管理部门,江津的文物专家不敢贸然确认,立即报告给了重庆市有关部门。重庆市的党史、文管部门闻讯派人前来考查,也没敢轻易确认这些手迹的真伪。他们将这些字条送到了北京。经北京的文物、党史专家仔细鉴定、细心甄别、多方核对,最后给出了权威结论:这些手迹确实是红军伤员长征时留下的,其记叙的内容真实可靠!同时,这些字条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05年10月27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了这件文物。同年11月8日,该馆以渝“三峡博”【2005】101号文件,将此事函告了当时的江津市委市政府,并附上了全文。至此,关于在四面山发现红军伤员手迹的事,便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了。
陈赓、杨得志两位将军
是怎么来到四面山的?
综合红军伤员留下的字条、唐安华老人的回忆、文物专家的鉴定结论,以及有关红军长征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清晰地还原7名红军伤员和陈赓、杨得志当年辗转来江津四面山的情形:
1935年1月27日,红军与川军在贵州土城激战,我方伤亡严重,毛泽东决定大部队立即转移,并指示部队将伤员分头转移到后方。当时,组织上安排陈赓、杨得志亲自负责,把廖永江、陈远明、吴贞和、彭迁高、杨玉生、张光荣、周永和7名重伤员转移到贵州温水方向隐蔽下来疗伤。
在温水,陈赓一行遇到一个当地老乡。这个老乡说,温水离土城太近,国民党军肯定会大肆搜捕红军伤病员,他有个亲戚在大山那边的飞鸽村居住,相对安全。陈、杨二人当即找了8个老乡抬送伤员。经过两个晚上的摸黑奔波,才来到习水县飞鸽村一个叫陶炳兴的老人家里。
他们在陶家休息了一天后,陶炳兴考虑红军伤员在飞鸽也不安全,建议红军伤员到四面山洪海村他的朋友唐树田家去隐藏疗伤。当天晚上,他们又抬着伤员,翻山越岭前往唐树田家。天快亮时,他们到达唐树田家。唐树田知道事情原委后,立即将红军伤员收留下来。为确保伤员安全,并及时救治,唐树田决定将伤员送到九风山去找周和尚。字条上提到的唐树田的儿子唐安华,那时才8岁,他也跟着父亲将伤员送到了九风山上。周和尚将伤员收留下来,为伤员们敷药包扎。为安全起见,他建议红军伤员白天在旁边的石岩寨子里隐藏,夜晚到庙里住宿。
就这样,在国民党军四处搜捕红军伤病员时,陈赓、杨得志护送着伤员,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伤员转移到了江津深山里隐藏起来。此后,伤员们白天隐蔽在石岩寨子里养伤,夜晚就去小庙里歇息。这期间,唐树田、唐安华父子每天深夜轮流给红军伤员送米、送菜、送药,饭菜和药藏在背篼最下面,上面用草当掩护。
阳历1935年2月3日,是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唐家父子专门从山下送来白酒、猪腿、汤圆、豆腐等犒劳伤员。那天,他们在小庙里欢欢喜喜过了个年。
过完年,陈、杨准备返回部队。临走时,他们开了一个会,鼓励大家一定要坚定革命成功的信念,嘱咐大家在这里好好养伤,伤愈后早日归队。7名战士中,有4名是共产党员,决定成立一个党小组,由廖永江任小组长。一切安排就绪,初二那天早晨,陈赓和杨得志每人带了1吊钱做盘缠,急匆匆返回部队去了。
陈、杨二首长来江津四面山这段史实,在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江津地方历史》(第一卷)118页中有明确无误的记载:江津四面山红军手迹的发现,具有特殊意义。一是填补了位于川黔之交的江津县红军活动的空白;二是填补重庆市没有陈、杨两位将军活动的空白,弥补了二人年谱中没有1935年的记录,使断档连接……
先离开的6名伤员查不到了
后离开的留下了联系地址
转眼,伤员在九风山养伤已经60多天,除吴贞和外,大多数人的伤口已基本痊愈。4月4日,廖永江召开了一次党小组会议,决定除吴贞和留下继续养伤外,其余的人抓紧时间返回部队。
4月5日,唐树田专门在家中备了晚餐,并请来了飞鸽村的陶炳兴,为红军伤员饯行。饯行的酒一直喝到凌晨。酒桌上,伤员们有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感谢情。
临走时,廖永江等人商议了一下,向主人讨来笔墨,写下了他们来此养伤的经过,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承诺以后一定回来看望他们,并嘱咐唐树田好好保存这些字条,这些字条可作为证据,证明他们的这番义举,以便组织上查证。
他们和两位老人、战友吴贞和作别后,趁着夜色离开了洪海村,向着贵州方向追赶部队去了。后来,这6名红军战士,再没能回到唐树田这里。根据目前确切的史料:中央红军在那段时间里,转战在贵州遵义、赤水等地,直到当年4月底才离开贵州。按时间推算,廖永江等几名伤员是能够追上部队的;但红军后来兵临贵阳、逼近昆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再后来又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能够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红军战士已寥寥无几。查遍红军将帅回忆录、红军将帅名录,也查不到这6个人的名字。或许,他们已经倒在了纷飞的战火之中了吧?
留下来继续养伤的吴贞和伤愈之后,也曾前往贵州寻找部队,他四处辗转,多方寻找无果。无奈之下,他只好在当地一个叫新店子的地方隐藏了下来。1943年农历八月十五,吴贞和再次来到洪海村。与唐树田见面后,留下了他的联系地址,此后他们再也未见过面。
此后几十年,唐树田将红军伤员写的字条精心保存下来。他怕儿子年纪小不懂事,将此事泄露出去,招来杀身之祸,一直到去世,也没敢告诉儿子。直到60年后,唐家人修葺老屋,这件无比珍贵的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
(来源:上游新闻,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