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4842|回复: 0

[名人名企] 杨姜:为官便民不便身——先锋名人廉洁故事【第三期】

[复制链接]

689

主题

689

帖子

455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55
发表于 2023-7-19 16: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杨姜,明朝重庆府江津县鹤山里(今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人,万历年间举人,官至苏州同知。他以“便民不便身”为居官宗旨,刚正不阿,清苦自持,冒着生命危险,整顿苏州弊政,为国增加税源,被苏州地方历史引为清廉名人。杨姜事迹载于《明纪》,为古代江津文庙乡贤祠供奉的23位乡贤之一。
4ebd3b00a7dfa4678b1fe3ec46923164.jpg
廉洁故事

家风正,则为官清;家风劣,则为官浊。杨姜承袭杨家清廉门楣,为官克己奉公,为民奉献,即使身处污浊晦暗的官场,也不忘家族祖训,始终纤尘不染,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为官数载,他真正做到了无愧于心、无愧于国,更无愧于百姓。
家风纯 树杨家清廉门楣
鹤山杨氏家族,是江津望族。其先人在明末自湖北迁徙至川西金堂县,再迁往江津。自川西迁来江津的杨氏先祖,名叫杨智潮,刚开始落户在江津城南。明朝初年,杨智潮因精通儒家经典被聘为江津文庙县学教授。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知,被称作通儒。当时战乱初定,江津人丁稀少,城乡多荒芜。杨智潮买下城南荒地,在上课之余,率领儿孙开垦土地,渐渐良田美土相连,家境也日渐富裕。家中生活宽裕后,杨家捐资修桥,方便居民出入,现在江津城南的杨嗣桥便是杨家捐资修建。杨门以耕读诗书传家,在明末鼎盛时期为江津望族。杨门走出进士、举人50多人,任职参议、御史10余人,州官、县官30多人。杨门人才,多为高洁清廉之士,被史志赞赏,明朝史学家杨彝(字几川)便是其一。杨彝生育两子,名再川、继川,再川生杨姜。杨彝当官的时候不贪墨一丝一毫,在家与乡里乡亲相处和睦。他曾捐出城南祖业,作为江津县公田,以供养城中赤贫居民;把坡地开辟成义地,供无地平民修坟造墓使用。深受杨彝影响,“便民不便身” 成为杨门庭训。在爷爷杨彝以及父亲杨再川的言传身教下,杨姜策论明朗,见解独到,13岁考取秀才,20 岁参加四川乡试,以第六名考取举人。杨姜青年才俊之名远扬,奉旨上京参加庭对 (皇帝亲自选拔人才)。此后,圣旨批示让杨姜前往南京安置。明朝实行两京行政区划,江南直隶于南京,南京直辖郡县均为富庶地区。杨姜莅任的苏州通判之职,主管钱粮税收,被人视为肥缺。在故乡江津的杨再川,担忧儿子年纪轻轻陷入贪腐泥潭,专门写家书警告杨姜:苏州是江南最富庶之州,你当官应如饮苦茶,时时自警,若失足陷入贪赃,天地昭昭,家门蒙羞,是最大的败家子!

官风廉 还百姓朗朗乾坤
当时杨姜还没有成家,从京城出发赴苏州上任,一骑瘦马一只青囊,别无长物。刚刚上任,他便关闭衙署,拒绝下属拜见。将旧账进行盘查,并建立新规。在衙署待了半个多月,才开始受理公事。按惯例,新官莅任,得入住官方提供的住宅,下属要送礼物祝贺,其实就是公然贿赂。杨姜以没有家眷为由,一律谢绝。杨姜上任三个月后,将苏州钱粮税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免除了乱摊派给平民的税收,还将这些税收加在了平时与官府勾结逃税漏税的富户身上。明朝政事实录《明季》记载:“苏固江南奥区,杨姜处脂如荼,到官即清夙蠹,却常例,条为功令,布之方策,一时廉能声遍彻三吴。”江南奥区,意即江南富庶腹地:处脂如荼意为任职富裕之地却犹如饮用苦茶;清夙蠹,即惩办清除积案贪污蠹虫;却常例,意即摒弃官员惯例福利。江南为重要粮食产区,所谓“苏杭熟,天下足”。漕运粮食到北京,多由苏州府主办,史称北粮之役,官员争当此任。缘由在于可以借机贿赂北京的皇室王爷以及各部政要,寻求靠山,谋求高升。惯常的操作是加倍输运漕粮,北京政要名为按照账目接收,实为大肆收受贿赂,由此造成的巨大亏空最后会转嫁给江南粮农,百姓不堪重负。杨姜官职不高,没有官场关系网,却决心革除这些腐败风气。连续两年,他亲自督运漕粮到京,公开标准张榜交割,把货单回单都进行公示,对把持漕运的京官贵要,见面之时只是拱手致意,并没有额外奉送粮食和江南土产礼物。腐败成自然的政要贵族,对这个年纪轻轻、正气满满的地方小官员无可奈何,只是频频侧目,但杨姜并不当回事。杨姜年富力强,洁如冰雪,为宦官当道、腐败成风的时代所不容。苏州府知府按照擅权宦官授意,上书请求朝廷委派杨姜兼任昆山、吴江两县县令。这两县是苏州府富庶大县,事务繁重,一人担任两县县令,亘古未有。宦官弄权,传旨准奏,貌似委以重任,实则用心险恶。他们想让杨姜在繁华之地腐化糜烂,就算洁身自好也会累死在公务上。没想到,他们都打错了算盘,杨姜处理两县公务游刃有余。他以“便民不便身”为居官宗旨,两县百姓无不视他为亲人。他把丁粮田赋商水一一厘清后张榜公示,原本打算看他笑话的富户巨商,对他这种清廉正直的做法,也钦佩不已。

作风正 陷乱世涅而不缁
杨姜在任三年,讼狱频繁的昆山、吴江两县竟然无一桩冤案,从此,杨姜声名远扬。吏部调查杨姜的政绩后,上奏朝廷收回任命他为昆山、吴江两县县令的成命,得御史台附议,后升任杨姜为苏州府同知。这一切自然让擅权宦官忌恨不已,不久故技重施,唆使苏州知府,委任杨姜多项职责,美其名曰 “能人治理”。理诉讼、督赋役、铸钱币、浚河道、修船只、造军器、置营房等多项事务,无一不是捞钱的肥缺,他们全部让杨姜管理,其余官员则文恬武嬉,花天酒地。这些擅权宦官私下谋划,就算杨姜不涉足贪污也会被繁忙的公务累倒,无论哪种结果,都是打击修整杨姜的绝妙办法。史载杨姜起居都在衙署,饿了喝稀粥,困了和衣卧,“焦劳拮据,不遗余力,仅两载,士诵于胶,农歌于野,商贾欢呼于道路。”吏部考察官员政绩,杨姜列为治行第一。然而吏部只是例行公事,并未将此上奏皇帝。掌握权柄的宦官势力扭曲事实,向皇帝报告:“杨姜目无朝纲,气焰薰灼,独揽大权,排挤同僚,祸乱苏州。”昏聩的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理政,由太监宣旨,将杨姜削职为民。杨姜自认无愧于民,将简单旧物收拾好后,坦然回归故乡。据《明季》实录记载,杨姜离开苏州的那天,身上没有什么行李,苏州的士人和百姓围着他的板车哭泣,不舍他离去。清人所修《明史》,称赞杨姜为清廉名臣,亘古罕见。杨姜回到故乡江津鹤山,以耕读为业,颐养天年,闭口不谈官场事,享年六十三岁,无疾长逝,葬于鹤山双峰脚下。后世将他的坟墓称为 “杨公坟”,今天墓冢仍在。杨姜同年举人、曾典试云南的江津籍李为阁曾撰文感叹:“吾读泰之九三,而知天人之交也,公其当之矣。”“泰之九三”语出《易经·泰卦·九三爻辞》,爻辞全文为“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务恤其孚,于食有福。”大意是:没有平坦而不坡斜的地方,没有往前而不反复的道路,只要艰苦坚持、问心无愧,上天就不会怪罪。不用费心争取決定你前途的上司的信任,只要百姓感激你的付出就是天大的福气。这既是对明期宦官当政、人鬼不辨、忠奸不分的腐朽政权的沉沉叹息,也是对杨姜出淤泥而不染的夸赞。口碑在于人民,功过教于史册,杨姜的“便民不便身”的高贵品质犹如素月,撒照历史,分辉当今。
来源:江津廉洁教育读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