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江津
查看: 5332|回复: 0

[人文历史]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江津灰千岩岩画的断代与识读

[复制链接]

693

主题

693

帖子

4587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87
发表于 2023-8-29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重庆 来自 中国重庆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江津灰千岩岩画的断代与识读
文 / 汤惠生
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3年06月刊

无论从考古类型学还是造型的艺术风格来看,汉代至宋代中国牛的意象和形象都没有可以与江津四面山灰千岩岩画上的牛进行比较的对象。这说明灰千岩岩画不是从汉至宋这段时期的艺术作品。明清以后的牛与灰千岩岩画的牛更不可能相关,因为单独出现的牛在明清岩画和绘画中完全不见踪迹。此外最关键的是,灰千岩岩画的侵蚀程度与明清摩崖题刻相比,要古老得多。那么,是不是可以往前追?譬如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乃至旧石器时代?

这是旧石器时代岩画?

2023年4月初,我接到江津博物馆的又一次邀请,说是5月份去看看四面山灰千岩的岩画,讨论一下岩画的年代与性质。尽管我已经去过一次,但也立马答应了。因为从1998年到2008年,我在三峡库区考古了十年,不思量,自难忘。此外,灰千岩岩画断代与识读一直悬而未决,总觉得是个心病。

5月的巴蜀,气候温润,花香鸟语,满目苍翠,一川春意,突然间可以理解吴宓为什么那么留恋川蜀风景:“薄雾香花,绿叶素荣,可真是个人世的伊甸园”,认为重庆是“山水窟”,以致遗言死后葬于江津黑石山,与江津名流、著名诗人吴芳吉为伴。“千年故垒英雄尽,万里长江日夜流”。陈寅恪对重庆的诗句中既有人文关怀,又有自然景观。如此“山水窟”一样的自然风景再加上如此壮观的人文景观—岩画,这便是天作之合,不能无诗:

花枝鸣鸟语啁啾,竹林小径可通幽。
无马无车无苍黄,安步且做信天游。
峨眉山上才戏猴,灰千岩前又观牛。
曩时岩画犹在壁,今日少年已白头。
擘壁本为神仙寿,人生苦短几多愁。
新词唱罢不尽欢,不是稼轩也登楼。
手拍干栏看吴钩,春波潋滟作酩酼。
崖上牧羊不用草,览古观今待醉眸。

2018年秋,世界岩画艺术委员会前主席阿纳蒂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张亚莎教授的陪同下观摩了灰千岩岩画,当即表示这是他所见过中国境内年代最早的岩画,而且在后来与我的通讯中明确表示这应该是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的猎人岩画遗址(Rock Art Site of Hunters in China)。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尽管阿纳蒂教授是我的导师,但我当时并不赞同他的说法。在这次江津博物馆举办的灰千岩岩画研讨会上,张亚莎教授作了专门的发言,认为灰千岩岩画是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的岩刻画,并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岩画进行了初步比较。听了张教授的报告,我开始觉得这个说法也许能够成立。毕竟,在前面我们所做的类型学对比和风格学追寻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来安插灰千岩岩画。

旧石器时代岩画又被称为猎人文化遗存,因为当时的经济形态是狩猎采集,所以被当时人们加以表现的内容以动物为主,而且基本上都与现实中的样貌和大小一致的,故被称作自然主义风格的动物岩画。

高雅的旧石器时代猎人,绘画是他们的职业病,艺术是他们身份的标识▼
640?wx_fmt=jpeg.jpg
640?wx_fmt=jpeg.jpg 法国肖维洞穴旧石器时代晚期岩画中仅绘制出动物前半身(头部与颈部)的作画方式,与灰千岩岩画如出一辙►
640?wx_fmt=jpeg.jpg 法国旧石器时代晚期肖维洞穴岩画中重复和叠压绘制的动物图像,与灰千岩岩画可谓异曲同工。有人认为,这种用重叠的方式仅绘制动物前半身的手法意在表现一种动态的动物形象,例如正在过河的鹿以及这幅岩画中正在突袭扑食的狮子形象

我们认识一个事物,首先从分类开始。分类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种世界观。当你相信天堂地狱、上帝魔鬼时,这便是一个基于道德标准的宗教分类;而你相信相似即相关的联想律时,这便是一个基于林耐逻辑标准的科学分类。考古类型学的核心就是将研究对象从空间(称之为型)和时间(称之为期或式)上进行分类。当我们将灰千岩岩画分类为旧石器时代岩画时,比较研究马上就变得流畅和顺手了。

葡萄牙科阿山谷岩画

由于灰千岩岩画不是岩绘画(用颜料在岩壁上绘画),而是岩刻画(用石凿和石锤在岩壁上凿刻),所以我们挑几个欧洲旧石器时代岩刻画的具体实例,来进行风格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比较。与灰千岩岩画最有可比性的首选是葡萄牙科阿山谷和谢加贝尔德的史前岩刻画遗址(Sí tios de Arte Rupestre Pré-hist ó Rica do Vale do Côa),遗址位于葡萄牙和西班牙边界。20世纪80年代末在山谷建造大坝时发现了这些岩画,其年代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铁器时代。最重要的是那些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还可以进一步分期:

最早的是格拉维特文化(Gravettian Period)时期(公元前2.2万—前2万年),主要是以自然主义图像为代表。

第二期是索鲁特文化时期(Solutense Period)动物画像(公元前2万—前1.8万年),特别是嘴部饰有纹饰的马(Muzzled horse),著名的英国考古学家巴恩甚至认为就是马络头,从而提出旧石器时代马就已被驯化的观点。

最后一期是马格达林文化时期(Magdalenense,公元前1.5万—前1万年),除了一如既往的自然主义动物图形之外,开始出现一些拟人化的形象。

科阿山谷岩画是欧洲最大的露天岩画遗址。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的专家对其展开研究,为保护好科阿山谷的岩画,最终取消了大坝的建设。

640?wx_fmt=jpeg.jpg 图① ② 刻凿的线条、重叠的动物、牛马形象以及自然主义风格,都能与灰千岩岩画形成对比
图③ ④ 注意这匹马的嘴上似绘以络头,有些考古学家据此认为旧石器时代马就已经是驯养动物了
图⑤ ⑥ ⑦ 这是一幅表现北山羊的岩刻画,画面上的北山羊有一个身体两个头,一个头朝前,一个头朝后,这幅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想通过两个头来表现一个动态的场景

科阿山谷的岩画总共被分成22个不同的组,一共约214幅画面,个体形象包括野牛、鹿、马和北山羊等。此外,还有几幅鱼的图像,以及一小组几何或抽象符号。

1999年考古学家在科阿山谷的法里塞(Fariseu)岩画点进行了发掘,通过考古发现对岩画进行断代,他们发现了距今2万—1.1万年的考古地层,由此确定了岩画的时代。

640?wx_fmt=jpeg.jpg 科阿的岩画一般不大,有些甚至很小,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

科阿山谷岩画有些非常脆弱,许多太小太精细,有些甚至需要放大镜和良好的光线才能欣赏。而灰千岩岩画这种宏大场面和巨幅动物形象以及刻凿之清晰程度等,科阿山谷岩画是无法与之比拟的。

科阿山谷岩画都刻凿在片岩和花岗岩上,岩画基本上都是刻凿的(carved)。在早期阶段敲凿法(pecking)更为常见,包括用石锤敲击(hammering)石凿的间接击打法,从而产生一条深而宽的线条。研磨法也很常见,用准备好的石质工具在石面上来回重复运动,从而制作出一条较宽的线。旧石器时代的艺术家们用来制作岩画的刻凿技术包括:用硬石刀具在石面上来回的重复运动从而进行切割,其线条有些很深很粗,有些则很浅很细;啄击或锤击,包括直接和间接敲击;刮削或通过研磨石头表面,从而暴露石皮下颜色的方法制作岩画;此外还有利用岩石表面形态的变化而稍事加工,从而制成具有浮雕感的形象,这是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的典型手法。岩画一般都制作在垂直的岩石表面,尺寸在15—180厘米之间,但最常见的高度为40—50厘米,经常构成多图像组合。

640?wx_fmt=jpeg.jpg 图① ② 石凿为铲形刃而不是锐尖,所以线条底部呈“U”形,而不是“V”形。铲形刃石凿并非直接加工出线条,而是先加工出点,然后将点连成线。上图动物轮廓线条很清晰地表现出以点连线的凿刻技术特征
图③ 这也是间接打击法制作的线条,即用石锤击打石凿先制作出点,然后将点贯通形成动物轮廓线
图④ 用硬石刀具在石面上重复运动从而进行研磨切割(Incision),其线条有的地方很深很粗,有的地方则很浅很细,其宽窄、深浅不一
图⑤ 考古学家通过实验考古学来研究原始人的岩画打制技术
法国“三兄弟”洞穴岩画

第二个与灰千岩岩画可以进行比较的是法国南部“三兄弟”(Les Trois Freres)洞穴岩画。“三兄弟”洞穴岩画位于法国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Midi-Pyrenees),被著名考古学家和史前学家布日耶神父(Abbe Henri Bruil)列为法兰克-坎特布利安洞穴艺术(Franco-Cantabrian Cave Art)中的六大遗址之一。洞穴中最早的岩画可追溯到公元前1.3万年的马格德林文化。

该洞穴也因布日耶的研究而闻名。布日耶就是20世纪30年代来中国北京周口店遗址参加发掘和进行旧石器研究指导的法国史前学家、裴文中先生的老师。布日耶在华期间应北京博物学会的邀请,曾作《石器时代之艺术》的演讲,裴文中深受其影响,并于日后写成《旧石器时代之艺术》一书,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便是中国史前艺术研究的发轫之作。

“三兄弟”洞穴是由延伸向好几个不同方向的石灰岩洞穴构成,最长的一个洞穴长达640米。岩画就刻制或绘制在各个洞穴不同位置的石灰岩壁上。有些地方的石灰岩曾经非常柔软,比如在“猫头鹰画廊”(Galerie des Chouettes)的墙上,甚至用手指便可划动留痕,其上布满了手指凹槽。在蜿蜒曲折的洞穴中有许多画廊,其中包括:“手印画廊”(Galerie des Mains),其中有5个红色手印、一头黑色野牛和一个马头雕刻;“剧院大厅”(Salle du Theatre)和“圆点画廊”(Galerie des Points)布满了成排的圆点和刻凿线条;“母狮礼拜堂”(Chapel of the Lioness)内刻凿有一只巨大的黑色猫科动物,其刻凿线条涂以黑色颜料。两侧是抽象符号,以及一些猫科动物、两个鸟头和一匹马的石雕;“落石大厅”(Salle du Grand Eboulis)饰有两只刻凿的猫的头像;“避难所”(Sanctuary)是一个偏僻的屋,墙壁上刻划着重叠繁复的动物图像,如驯鹿、野牛、马、山羊、熊、猛犸象、拟人形象,以及各种标志等;“猫头鹰画廊”(Galerie des Chouettes),墙上布满指痕凹槽、三只猫头鹰、猛犸象、几头野牛和两个抽象符号。“三兄弟洞穴”总共确定有大约350个个体形象,其中包括84匹马、170头野牛、20头北山羊、40头驯鹿、8头熊、6只猫科动物、2头猛犸象、1头长毛犀、6只鸟、7个拟人或兽人形象、5个手印,再加上各种抽象符号如点状、屋状、半圆等。
640?wx_fmt=jpeg.jpg 法国“三兄弟”洞穴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刻画。其线条繁复、影像重叠、场面宏大
640?wx_fmt=jpeg.jpg ▲身穿动物伪装的猎人形象
640?wx_fmt=jpeg.jpg ►一名穿着动物伪装的“萨满巫师”。正是这幅发表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人形草图,成了后来岩画诠释中萨满教理论的基石

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避难所”洞壁上凿刻出众多重叠而繁复的动物图像,其上大约有280头野牛、马、雄鹿、驯鹿、野山羊和猛犸象(通常叠加)等动物图像,其中大部分可以追溯到马格德林中期(约公元前1.2万年)。最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动物中间有一名穿着动物伪装的“萨满巫师”。布日耶在1920年代研究该洞穴时绘制了一个头饰,类似鹿角的人形,正是这幅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的人形草图,影响了后来关于萨满巫师的许多理论。布日耶认为,这幅画代表的是萨满或巫师,它出现在“避难所”中表明该房间用于萨满或巫术仪式。

640?wx_fmt=jpeg.jpg “避难所”洞壁上凿刻出众多重叠而繁复的动物图像,其时代可以追溯到马格德林中期

学者们认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避难所”洞壁的石灰岩还比较柔软,利用燧石石器、骨器,乃至木器就可以在洞壁上刻凿出流畅的线条。而“避难所”洞壁上的动物图形和线条就是利用石器、骨器、角器等刻凿上去的。

法国库萨克洞穴岩画

画面、画像尺寸以及岩画制作技法,都可以和灰千岩岩画相媲美的是法国库萨克洞穴(Grottede Cussac)。该洞穴于2000年9月在多尔多涅省西南部地区被发现,洞穴中著名的岩画包括野牛画面(Le Panneau des Bisons)和发现画面(Le Panneau de la Decouverte)。洞穴内一共发现150多幅画面,马、野牛、人物图像、手印、抽象符号等单体图像5000多个。其年代可追溯到距今2.9万—2.8万年(经过校正)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格拉维特(Gravettian)文化时期。除岩画外,还发现许多古人墓葬。库萨克洞穴岩画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动物图像的巨大尺寸和刻痕深度。面积最大的一幅画面宽约15米,包含20多个史前动物(马、野牛)图像,其中最大的一幅野牛图像长度约为4米。这是欧洲旧石器时代岩刻画的典范之一。

640?wx_fmt=jpeg.jpg 库萨克洞穴发现的野牛、野马等岩刻画,画面长度达 15 米,几乎可以和灰千岩岩画的画面相比

库萨克洞穴岩画质量非凡的原因之一是洞穴岩石石质及其硬度,硬度非常适合保存岩画,但又足够柔软,可以用锋利的骨头或燧石工具甚至一块木头加以切割,有些地方甚至用手指便可作画。

640?wx_fmt=jpeg.jpg 左图为库萨克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中的野牛,长度约为 4 米,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刻画(中国金沙江有6 米长的旧石器时代野牛岩绘画)
右图为库萨克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中的猛犸象、野马及女人等,其造型简练准确,线条制作流畅,表现出原始人极高的艺术才华

云南金沙江彩绘岩画

最直接的比较来自云南金沙江旧石器时代晚期岩绘画。20世纪末,学者们在云南金沙江流域发现了很多风格古老的动物彩绘岩画,绘画风格与欧洲坎特布里安地区洞穴岩画,还有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4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岩画中的动物形象非常相似。此外与两地岩画所表现的动物种类也有更多的亲缘性,如野猪、鹿豚、貘、羚羊、牛等。澳大利亚学者保罗等人于本世纪初便注意到金沙江岩画与欧洲旧石器时代自然主义风格岩画之间的相似性,他与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者合作撰写了《自然主义:中国云南金沙江岩画的风格与性质》,发表在英国《剑桥考古学杂志》上。他将金沙江岩画和欧洲南部旧石器时代洞穴岩画进行风格比较,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兴趣。2016—2018年,由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云南省迪庆文物保护学会、西安交通大学4个单位组成联合岩画考察队,对云南香格里拉金沙江流域的7个彩绘岩画地点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5个地点进行了铀系测年的样品采集和年代分析,其中4个数据年代在距今3万—1万年之间。(汤惠生:《探寻人类精神文明起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8日“史学纵横”;《寻找人类精神文明的起源》,《新华文摘》2021年第5期)

640?wx_fmt=png.jpg 图① 主画面是金沙江彩绘岩画中的各种牛,同样是重复叠压的野牛风格,左上角的是灰千岩岩画中的野牛
图② 金沙江彩绘岩画中叠压风格的动物形象,图③ 灰千岩岩画中叠压风格的动物形象,图② 和图③均为大动物套小动物,所不同的只是制作方法:一者为岩绘画,一者为岩刻画
图④ 灰千岩岩画采用以点连线的岩画制作技术:先用石凿按线条打制出一个个小点,最后将点连成线。由此来看,原来认为的只有金属工具才能制作出这种规整而精确的线条的想法,显然是一种缺乏见识和实证精神的想当然

江津四面山虽然离金沙江流域有些距离,但在岩画风格上,却显示出极大的亲缘性。

由此来看,灰千岩岩画在艺术风格上与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岩画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与我国金沙江旧石器时代晚期彩绘岩画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这意味着有着更多的亲缘关系。

如同科阿山谷的岩刻画一样,灰千山岩画的刻凿线条采用的也是以点连线的技术,也就是说先用石锤和石凿采取间接打击法制作出点,最后再将点连成线。看来这是金属工具出现之前石器时代世界通用的加工方法。四面山为白垩系红砂岩,硬度通常在15Mpa左右,莫氏硬度在3—4级之间,有的可达7级。砂岩颗粒经过长时间挤压和胶结,其质地也可变得坚硬。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保存到现在,各种制作痕迹依然清晰,就说明红砂岩的胶结性非常好。红砂岩具有良好的不解崩性,所以非常宜于岩画制作。有一个如此巨大的平面岩荫,可遇不可求,那得鬼斧神工天然造化。这块奇观岩荫被选为制作岩画的版面,也是一件万里挑一的事。所有的机缘凑在一起,便出现了奇迹,灰千岩旧石器时代晚期岩刻画便是一个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奇迹。虽然灰千岩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的认识已经达成和结束,但灰千岩作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岩画的研究和证明尚未开始。在考古学和岩画学正走向新时代的此时,仅用传统的人文或艺术比较方法来比较研究灰千岩岩画远远不够,必须采用多学科的研究范式,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证明灰千岩岩画的古老性,这才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要获得学界承认,要获得国际重视,现代科学研究必不可少,首先要用科学手段解决年代问题,也就是世界岩画组织联合会会长贝德纳利克教授所倡导的岩画科学(The Science of Rock Art)。

来源:大众考古(作者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北师范大学国际岩画断代中心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0469号   渝ICP备14003427号-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9006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20】1961-212号
Copyright(c) www.E47.cn Sinc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